“你做出一个非常优质的版面内容,可能有一部分人会对此赞不绝口,但只有优质内容不足以使销量大幅提升。也就是说,在做生意时,市场营销的视点必不可少。”日本著名作家松浦弥太郎在《超越期待——松浦弥太郎的人生经营原则》 中提到这个现象。
上段提及的现象,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那就是文化产品“叫好和叫座难以平衡”。
我相信在日常生活中,作为普通的受众经常感受到上述矛盾。比如去年在电影院大火的《你好,李焕英》,或许在立意和艺术表达上算不上是经典之作,但是不少人在电影中泪洒当场,票房占据榜首。但是,另一种情况或许是一部你压根就看不太懂的电影,在豆瓣上高达9分。
文化产品如何俘获更多受众的心,莫过于理解“人的情绪”,这一点松浦弥太郎也反复提到,他认为“只要掌握了这种思考方法,我们就能预测什么样的商品和服务会被需要。”
还是以《你好,李焕英》为例,因为疫情的原因,很多年轻人都没有办法回家团圆,在大银幕前看到了久违的母女亲情,然后痛痛快快的哭一场,电影结束后再和家人视频通话拜拜年,其乐融融。
电影,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抚慰观众情绪的效果,片方也是精准打出“亲情”这种永恒的营销王牌。
《超越期待:松浦弥太郎的人生经营原则》
作者:【日】松浦弥太郎 译者:王蕾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