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1日 周日 会泽 阴
母亲今年已是八十三岁高龄,父亲逝世后,和二弟在老家居住。我们回家,总要吃上一顿母亲做的饭。
母亲虽不识字,但勤劳朴实又精明能干。我弟兄姊妹六个,在缺衣少食的年代,没有饿着冻着,全仗父母的勤劳和母亲的精打细算。
母亲精于手工,小时我们的衣物鞋子都是母亲做的,现在上了年纪,也还抽出时间为周边乡邻做老衣,做鞋子,其手艺得到乡亲的称赞。
母亲做饭的手艺不错,都是一些普通而又极为可口的家常饭菜。印象中最拿手的是焐苞谷白酒、推豆腐点豆花、磨魔芋做摩芋豆腐、炸酥肉及做苞谷饭,这是小时过年时最隆重的事,母亲极为认真也极为用心地做。
由于生活艰苦,母亲极少接触到猪肉以外的食材,来自于田野的白菜、青菜、小瓜、茴香、金豆、洋芋就是一日三餐的菜肴原料,应季的还有茄子、蕃茄,野生面蒿、荠菜、旱菜、折耳根等,当然也少不了野生菌类。母亲做的一日三餐都很家常、很普通。
母亲操劳惯了,是闲不住的。年轻的时候一家子的饭菜都是她料理,哪怕再苦再累,家务事大多是她做。上点年纪干得少了,一家子在一起,炒菜、做饭的事让给了小辈,但也会忙里忙外抢着做事,捡菜、喂鸡,总也有忙不完的活计。即使没其它事,也会拿起针线,在哪里缝缝补补,忙个不停。
二弟今年逾五十,自侄儿结婚生子,弟媳在曲靖带孙子、孙女三四年了。现在老家只有母亲和二弟两位老人生活。父母住的老房子也只有锁着。二弟每天早早去上班,中午也就母亲一个人在家,喂喂鸡、打扫一下院落,等着二弟下班回来,一同吃晚饭,这也许是一天中母亲最高兴的时刻。
母亲也曾到过我这儿短暂生活。2018年我搬家了新家,父母在我这儿过了三个春节,今年5月父亲不幸离世,我也接她在我这儿生活了半个多月。她是实在呆不住。我们早早去上班,家里就她一人,只好到院里走走,但城里车多,怕子女担心,她也不好走远,总是想着要回老家。
她说在城里一天一样事都不干,坐着吃、坐着看,帮不上你们什么忙还要你们挂记着,还是回去陪陪你兄弟。后来,二姐回会泽做客,她坚决要跟着回去,我也只能同意。是啊!老家有熟悉的环境和邻居,家里二弟在,母亲会更自在更轻松此。
我回去看她,母亲是极为高兴的。虽然母子说不上两句话,她使她的针,我看我的手机,只要见到子女,母亲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不一会儿,她就起身,去准备饭菜,到地里起荠荠菜、拔白菜萝卜,到冰箱里拿豆腐、肉,仔细地切、洗,这些,她都不要我动手的。
小炒肉、萝卜炖排骨、豆腐煮荠荠菜、凉拌则耳根、淡煮白菜等,她总要做上四到五个菜,量又是,而平时她一人在家,也许就是一碗洗菜和一碗白米饭就行了。
我每次都要使尽他吃,把自己挣得难受都要吃,尽量把菜吃完,不剩下。母亲平时极为节省,剩饭剩菜轻易不会倒掉,担心剩多了,母亲会在我们走后吃上几顿,我只能猛吃、狠吃,也买在是母亲做的饭菜于我来说真的香、真的好吃…。
母亲老了,做这几个菜,年轻时也就半小时就做好,现在却要忙上一个多小时,我想上去帮她,但又怕她伤心,认为她老了,连做点饭都做不好,我只能耐心等着,如小时候放学回来,等着母亲把饭做熟。
希望母亲能健健康康地生活,也如现在一样力所能及地忙碌着。小时候,父母是子女的依靠;长大后,父母是子女的归处。愿天下父母都健康长寿,愿天下为儿为女的都能善待老人、孝敬父母!
晚8时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