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美国奥斯卡颁奖典礼已经落幕,不过对于奥斯卡最佳影片的争议还在继续!
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颁给了一部非典型【奥斯卡特征】的电影——《绿皮书》(Green Book),很多人对此结果并不满意,认为该片达不到奥斯卡的水准。
不过奥斯卡的奖项并不非都是所谓深度、高思想性的电影,奥斯卡在我看来主要还是市场上主流的大众电影,兼具商业性和思想性。如果对于这类电影有兴趣的话,倒不如去欧洲某些电影节去看看,这里有很多非常具有特色的电影节。
《绿皮书》在今年的 3月1日已经在内地上映,在内地的口碑和票房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相较于2018年《水形物语》的票房不理想,《绿皮书》的票房可是要好太多,在上映的第四天就已经成为继《泰坦尼克号3D》以来内地首部单日票房冠军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在3月8日当天,《绿皮书》在内地的票房更是经突破了2亿。
在颇为挑剔的豆瓣平台上,《绿皮书》拿下了8.9的高分,即使在奥斯卡最佳影片当中的也算是非常不错的成绩。
值得一提的是《绿皮书》这部电影的投资方有国内的阿里巴巴参与,这应该是第一次有中国企业参与投资的电影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吧!
在记忆中这应该算是少有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既有一定度思想内涵,却又非常有趣的一部电影。我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影厅内时常会出现一些观众的笑声,这就说明这部电影在表现形式上是非常轻松的,其美式幽默风格获得了观众们的认同。
电影的背景设定在美国60年代,不过我对于美国的历史不甚了解,当时的美国社会对于黑人的歧视状况居然如此之严重,看完这部电影算是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前提是电影的背景设定是正确的)。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结束时对于这段有大致的介绍,影片故事中的人物一直以来是非常不错的朋友,并且直到前几年才刚刚去世。
这是电影讲述了两个美国人之间友情、也是一部讲述种族之间的冲突、压抑背景的电影,也是一部美国常见的公路电影。(实际上我也非常希望国内可以注意到公路电影这个类型,结合我国的西部自然环境、文化一定可以拍出非常不错的电影。)
直观感受上个世纪美国黑人不平等生存状况。
整个社会对于黑人的歧视几乎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电影取名[绿皮书]正是反映了这一背景,随着一路向南出发,美国社会对于黑人愈加不友好,很多餐厅、酒店并不接受黑人入住,甚至是作为被邀请的贵宾主人公钢琴家雪利想要去上个卫生间、去餐厅就餐都被不被允许。因此当时社会上出版了一份美国黑人的旅行指南,这份旅行指南就是绿色封面。
电影中主人公意大利裔美国白人托尼起初对于黑人隐约也有一定的歧视(虽然不会在嘴上说出来),比如家里找了两个黑人修理工来修理一些东西,在黑人修理工走了之后,托尼看到桌子上放着两只黑人使用过的水杯,托尼走过去将其丢进了垃圾桶。
当遇到生活困难的托尼前去面试一份司机工作的时候,托尼第一次与自己的黑人钢琴演奏家老板见面的时候,托尼对于黑人的很多事情也是基于一些想象,比如有钱的黑人在托尼的眼里就好似非洲酋长一样,坐在高高的椅子上、甚至身上的饰品,都使得托尼非常好奇。
电影非常巧妙的设计了这位白人主人公托尼,他虽然有白人面孔,但是实际上却是意大利裔美国人,而且极其具有喜剧色彩,比如当他在车上唠叨个没完,大口吃着肯德基、披萨饼的时候,观众在此刻被其逗笑。而这个黑人主人公雪利却是与之相反,非常的严肃,而且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同时也拥有非常高的学历文化。电影如此之处理使得故事在逻辑上也更加的合理,否则两位能够从心有芥蒂到具有深厚友谊,大家是很难想象这一过程。
正是在种族冲突如此严重的社会背景下,电影中的两位主人公开始走到一起,白人托尼与黑人雪利踏上了一路向南的旅程,两人也在这一过程当中的友情也变得愈加深厚。
如果喜欢电影的人可以去看看这部电影,充满美式的幽默风格,但是却处处闪现着温情。我觉得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枯燥、没有表面上的沉重,但是其思想一点不浅薄。国内的电影界或许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处理讲故事的手段与思想表达的关系以及如何去吸引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