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天地,总阴阳,别气化,定灾祥。
“雷公曰:请受道,讽诵用解。帝曰:子不闻《阴阳传》乎?曰:不知。曰:夫三阳天为业,上下无常,合而病至,偏害阴阳。”
雷公曰:帝言医道论篇,俱属可传,后世皆可以为宝。臣也不才,请受斯道,佩服讽诵,应用解释。
黄帝曰:子岂不闻古之《阴阳传》乎?
雷公对曰:臣少,少稽古籍。帝言《阴阳传》,臣实不知也。
黄帝曰:今夫三阳之气,上应乎天以为业者也。若上而在天,下而在地,气至无常,则两气并,合同聚于气交之中。人感之者,其病必至。病至则不免于偏阴害阳。偏阳害阴,而见偏害阴阳之证也。
“雷公曰:三阳莫当,请闻其解。帝曰:三阳独至者,是三阳并至,并至如风雨,上为巅疾,下为漏病。外无期,内无正,不中经纪,诊无上下,以书别。”
雷公曰:帝言三阳天为业,但此三阳之义,臣莫辨其的当,请问其详。
黄帝曰:吾所谓偏害阴阳,以三阳之气独至也。盖三阳则阳盛,彼三阳之气独至者,即三阳之气兼并而至,邪气独合于太阳,故其邪气并合而至,势如风雨之速,或病于上而在表,则为巅顶之疾,或病于下而在里,则为泻漏之病。
然病于上,似专于外,病于下,似专于内,宜其外有可期,内有可正也。不知并至气盛,故外无时气之可期,内无脏腑之可正,兼并气之来,不中经脉之纪,即诊之,亦无上下之辨。故古人难以脉论,而直以书别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