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连和高家林都属于中下层阶级,他们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飞黄腾达,向上流社会发动了猛烈的攻击。当他们向上流社会进攻,并且与之冲突时,往往极力保持他们的“傲气、“清高”和“虚荣”。正如高尔基所说的,这类青年“他们开始生活的时候,相信高度的精神发展完全能保证他们有相应高度的和独立的社会地位,保证思想和意志的自由”。[1]在他们的性格中,强烈的自我意识是核心的和深层的内容,主要表现为其在环境外力的作用下生出的平等观念、反抗意识和强烈的个人野心。于连出身于木匠家庭,他自称“平民的儿子”,地位低下,常受人歧视,即使在家里,也因不是一块当木匠的好料而常遭父兄的打骂。于连不甘心过这种受欺侮的生活,几次想离家出走。这表现了他对独立人格的渴求。当父亲要他到给德瑞那市长家当家庭教师时,听到市长答应给他的待遇以后,他第一句话是“我不愿意当奴仆。”第一个问题是“我跟谁同桌吃饭呢?要我和奴仆一桌吃饭,我宁肯死掉”。在德瑞那市长家当家庭教师的过程中,他对门第观念极强的市长先生极为反感,在骄横的市长大他当仆人一样训斥时,于连“眼中射出残酷可怕的复仇的模糊希望”,愤然回答说:“先生,没有你,我也不会饿死”。为了报复,惩罚市长,他在夜晚乘凉时握住了市长夫人的手。由此可以看出他那强烈的自我观念、平等意识和反抗精神。在儿童时代,于连看见拿破仑威武的骑兵从本乡经过,便发狂地热望进入军界。那时平民尽可以披挂上阵,“不是阵亡,就是三十六岁当将军”,拿破仑就是绝好的榜样。但是在复辟时代,一切都变了,没有财富,没有高贵的出身,就没有出头之日。在这样的社会现实面前,只能有两种选择:退避或反抗。于连的儿时好友富凯奉行的是前一种态度,他洁身自好,在深山里离群索居,卖木柴。于连则迥然不同,他拒绝富凯那种处世,因为他追求的不是平静的度过这一生,而是上层社会的腐化生活,是他在那个所有人都敌视他的社会中所建立的理想。这些则体现了他强烈的个人野心。高家林是一个陕北农村小学的民办教师,此时他觉得很满足了。当他被有权有势的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三星顶替时,他感到很绝望,同时也对现实社会的腐败和不正之风感到深深的憎恶,他不满于这种不公平的现实,表现了他对独立人格的渴求。在赶集卖白馍的时候,他无意间遇到了了高中时的同学黄亚萍和张克男,此时张克男已经由原来的副食公司的保管升任为门市部副主任,黄亚萍也在广播站工作,而他自己则由让人羡慕的教师一瞬间滑落下来,成为了一名普通的社员,见面时的尴尬局面可想而知。为了隐瞒自己来卖白馍的事实,他对黄亚萍和张克男撒谎说是到城里走亲戚,而在卖馍的时候不愿意大声的吆喝,结果一个馍都没有卖出去(最后是巧珍帮忙才全部“卖完”)。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觉得自己和黄亚萍和张克男一样,是个有知识的“文化人”,现在黄亚萍和张克男各自实现了自己的目标,飞黄腾达了,他却在卖白馍,因而他放不下脸面来。这些都表明他具有强烈的自我观念和平等意识。
于与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NSString * htmlString = @" html代码"; NSAttributedString * ...
- 很多时候我会想,为什么看着别人都是一天过得比一天好,而我,就要一直在不幸中踽踽独行。 很多苦难,终归是难以说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