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称《意见》),明确指出,“到2025年,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县城短板弱项进一步补齐补强”。由此,县城城镇化迎来高光时刻,未来可期。
但是,坐落于冀鲁两省交界处乐陵市,怎么才能抓住机遇,赢得主动,脱颖而出?
乐陵市情:乐陵市,山东省德州市下辖县级市,地处两省(山东省、河北省)四市(德州、济南、滨州、沧州)交界处,下辖9镇3乡4个街道办事处,户籍人口71.82万、常住人口55.92万(七普数据),行政区划面积1172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42.5平方公里,德滨、京沪高速过境(拥有5个高速出入口),对外交通号称“40分钟到济南,70分钟达天津、2小时抵北京”,处于山东省“两区一圈一带”(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京津冀协同发展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省西部经济隆起带)四大区域战略叠加区,拥有五金机械、食品加工、调味品、新能源汽车、汽车零部件、体育产业、精细化工等七大产业,以红枣文化、冀鲁边区红色文化“两红文化”著称。
《意见》也对中国未来县城城镇化指明了方向:一是要推进县域与邻近大中城市的发展差距显著缩小,这表明资源再分配和政策倾斜将更加有利于县城;二是补齐补强县城短板弱项,这表明未来县城都有望获得国家支持,其中资源环境承载力强、区位条件好、产业基础坚实、功能定位适宜的县城,将重点发展;三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使县城发展获得更大政策保障,这表明国家破除长期制约县域城镇化进程的障碍性因素。
总体来看,政策利好那些大中城市周边的强县市或有特色有实力的县城,发展前景最黯淡的则是那些地处边缘、交通不畅、经济活力低迷的县市。
当下,单从乐陵的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落差(常比户少15.92万)、七普与六普常住人口落差(七比六少9.32万人)来看,乐陵人口流失量还是很大的,这一流失包括了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和部分人才的流失,进一步说明乐陵整体社会经济活力不足,可吸纳就业量不足,城市缺乏吸引力,留不住人,挤出效应明显,也制约着乐陵的发展与前途,真可谓:危机重重、前景堪忧!乐陵主政者不能不予以重视!
从乐陵实际出发,未来几年建议努力做好这几点:
直面问题,不唱高调,时不我待,务实为上;
以民生福祉为导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少提或者不提“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这一口号,找到真正的定位;
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完善基础设施,诸如健全产业生产设施、优化市政设施、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城乡一体化等;
招商、重商、亲商、利商;
地尽其利、人尽其才;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与工作思维;
自上而下,加强学习,开拓认知和眼界;
转变政府职能,倾听于民、服务于民、便利于民;
大力宣推本土历史文化,增进认同感、归属感,凝聚人心;
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减少不必要的考核,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加快城市更新,快一点、再快一点(特别是城中村、地下管廊、城市美化三项);
合并乡镇,集中用力,做大做强镇域经济,突出特色与功能;
城市规划统一布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