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一
随着她一个扬手,我便从高高的五楼窗户内飞越而出。
写不出来也不能怨我呀,我又不是马良的神笔,我只是一只普通的中性笔而已,顾不上埋怨,我紧紧地闭上了眼睛……
身子一震……咦?我,竟然没有粉身碎骨,而是似乎被什么东西包裹住了。我低头看看自己,什么情况?我竟然变成了一把剑,而且是湛卢剑。
我从不叫她主人,我更愿意成为她的一名战友,并肩作战在写字桌前。近日来,我和她一起学习了历史知识,对剑有所了解,对湛卢剑更是情有独钟。
它,通体黑色,就像上苍目光深邃、明察秋毫的眼睛,注视着君王和诸侯的一举一动。君贤能,剑在侧,国兴旺。君无能,剑飞弃,国破败。五金之英,太阳之精,出之有神,服之有威。
当年,铸剑大师欧冶子铸成此剑时,为测其性能,挥起宝剑朝巨石砍去,巨石轰然裂开。面对自己的作品,欧冶子不禁抚剑泪落,因为他终于圆了自己毕生的梦想:铸出一把无坚不摧而又不带丝毫杀气的兵器。
湛卢剑铸成后,为越王所得,后传至越王勾践。因勾践战败,只得把此剑进贡给了吴王夫差。后来,吴王无道,湛卢剑怒发冲冠,腾空一跃,飞到了当时的名君——楚王的身边。从此,湛卢剑便化为正义与仁德的代表。
今天,当我看到自己竟然变成了心中的偶像时,激动的心无以言表。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便是如此了吧!
可是,现在是哪个年代呢?
“父亲为国家立下了大功,秦王也很信任您,又是加官晋爵,又是奉诏持节慰问,别人都引以为喜,而您却很忧愁,这是为什么呢?”
对面传来一个年轻的声音,我好奇地使劲往上顶,探头一看,面前站着一位身形高大、气宇轩昂的武将。
“贲儿有所不知,秦王这种人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这几年,他杀掉弟弟长安君成蟜,车裂假父嫪毐,囊杀两个幼小的弟弟,囚禁母亲赵太后,毒死了宰相吕不韦,令人寒心哪!”
这个声音就在我的耳边,从佩带我的这个身躯里发出。我仰头一看,说话的是个老将军,只见他长着一张国字脸,双目炯炯有神,虽然头上生出丝丝华发,但气势依然威风凛凛。
只听他继续说道:“想当年,是我派人给成蟜送去一封密信,劝他悔过认罪,我向他保证,我可以求大王免他的罪。成蟜听了我的,可最终秦王还是不顾我的求情……秦王这么寡恩,我现在率领几十万精兵强将,他能放心吗?明着是来慰问,实际是来探查我呀。”他长叹一声,“但愿我不要步白起的后尘!”
我迅速地在脑海里搜索着有限的历史知识,这才明白,自己竟然穿越到了三千多年前的秦国,佩带我的这位老将军,正是秦王政的心腹大将王翦,对面是他的儿子王贲。
二
那可怎么办啊?我也忧心忡忡起来。历史上王翦将军的命运是什么样的呢? 我使劲想啊想,可脑子里没有一点印象,谁让我探求历史知识的小脚丫只伸进了前秦那片湖呢?哎,果然是书到用时方恨少!我还是听听他们父子俩是怎么说的吧。
“父亲,那可怎么办啊?”
一听王贲这个英俊青年的话,我禁不住扑哧一声笑了,怎么和我想得一模一样啊!
王翦低头看了我一眼,用手轻轻地将我露出的头按在剑鞘里。
此时,耳边突然传来王翦挥拳而出的声音,我大吃一惊,什么情况?儿子也没说什么呀,怎么一言不发就开打呀?我再一次伸出好奇的小脑袋。
只见王贲毫无防备,身体随着拳头落下轻微晃了晃——父亲的拳头只用了三分力度。
“《诗经》上说: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王翦望着惊奇的儿子,语重心长地说,“贲儿,我是想告诉你,有备才能无患啊!”
“请父亲进一步明示。”王贲还是一脸懵懂的样子。
“伐燕战争一结束,大王就向我提出:大将军有大功于国,但毕竟年事已高,还是要好好休息,保养身体为要。这不是明摆着,我王翦不会再得到重用了吗?”王翦在房间里慢慢踱着步,“听话听音,锣鼓听声。我虽是大王的心腹大将,但现在,大王已经对我起了生分之心。所以,攻燕一结束,我就主动交出了兵权。”
“父亲戎马半生,获韩王假于阳翟,亡赵王迁于邯郸,杀燕太子丹于易水,逐燕王喜于关外,立下赫赫战功。父亲对大王的忠心,天下谁人不知?大王怎么会对您不放心呢?孩儿实在想不通!”王贲越说越气愤。
“你呀,还是太年轻!”王翦白了一眼儿子,“才大主不疑,功大王不震,达到这种境界,方是我们作为臣子的本分。是时候退出了,否则,等大王猜嫌就晚了!”
王贲似有所悟,点了点头。
过了几日,秦王政置酒咸阳宫,我怀着雀跃的心,随着王翦入宫,见到了这位历史上统一六国的君主。
原来秦王政长得是这样啊!只见他身高一米八左右,腰身粗大、浓眉大眼,看上去仪表堂堂、气度不凡,只是嘴角上所隐藏的那一丝不易察觉到的笑容,让人不寒而栗。
“现北方大体已平,寡人想举兵南向,挥军伐楚。伐楚这事,大家已达成共识,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伐楚?”秦王政用锐利的眼光扫视着众臣将,“你们说说看,到底需要多少兵力?”
“楚乃垂死之国,我认为,二十万人足矣。”一位年轻的将军双手抱拳,冲口而出。
秦王政眼里闪过一丝笑意,转头问王翦:“将军以为如何?”
王翦沉吟半晌才回答:“楚不比中原小国,地域辽阔,兵多将广,尽管衰朽不堪,还是有力量的,据我估计,非六十万人不可。”
秦王政一听,脸色一沉:“六十万?倾秦国之兵也不够这个数,将军何其畏楚如此?”秦王政摇了摇头,轻叹口气,“王将军到底是老了,当年的锐气也没有了,面对区区楚国,竟然吓坏了!还是年轻人的勇气足啊,李信年轻有为,勇敢果断,才堪大用哪!”
原来,那位年轻的将军叫李信!可王翦为什么这么回答呢?难道这就是王翦说的“是时候退出了”?
三
秦王政一贬一褒,众臣将先是发出会意的笑声,又连连点头赞许附和,李信更是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在剑鞘里的我羞红了脸,将军啊,咱可不能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可王翦竟然一声不吭。
退朝时,别的同僚们都结伴而行,只有王翦一人孤独地走着。
“王将军在战场上斩将夺隘,所向披靡,今天却表现得如此懦弱,真是让人匪夷所思!”“年纪不饶人哪!”“昔日副将李信这次是走在前面了!”……
周围的窃窃私语断断续续地飘到我的耳朵里,怎么,李信是王翦的副将?王翦这回可把脸丢到家了!哎,好不容易穿越一回,竟然跟了这样一位!我的前世虽然是一只普通的笔,但“血性”两字一直流淌在我的心里。
王翦旁若无人,自顾自地甩手走着。回到府中,他隐居不出,对外自称有病,带着家眷和我回老家频阳东乡悠哉山水来了。
我也喜欢游山玩水,可我始终没忘记自己作为一把剑的使命,想着前世时还能写写画画,干一份小小的事业,如今却将有限的生命用来东游西逛,长此以往,我还能将巨石砍裂吗?
不久以后,外面传来消息,李信率二十万大军伐楚,中了楚将项燕的诱敌深入之计,退路被切断, 结果秦军大败。
当日,王翦正在与夫人一起喝茶聊天,我也在旁边。我一直不太明白,王翦已办病退,为什么还要随身佩带我。为了自卫防身,还是不忘沙场征战?这个疑问很快就破解了。
听到消息后,王翦放下手中的茶杯,表情凝重。
“夫人,恐怕我不能继续陪你享田园之乐了。”王翦似有所思。
“夫君何出此言?”
“前方战事急,我身为一名将领,岂能坐视不管?”
……
“大王驾到!”此时,门外传来一阵呼声,秦王政竟然亲自来到了府上。王翦赶紧迎上去。
“大王,怎敢劳您大驾,亲自到寒舍?”
“我军大败的消息,将军已知晓了吧?我作为一国之君,寝食不安哪,这是寡人即位以来最大的一次败仗!”秦王政的脸微微发红,语气里流露气愤,“寡人深恨楚国,决计灭楚!”
“臣也是刚刚得知消息。”王翦不动声色。
“将军,攻楚一战,寡人失策了,过于轻敌,又用了尚不成熟的李信。”秦王政面带愧色,“看来还是将军的意见对,姜还是老的辣!”
王翦微微低头,并没有说话。
“请老将军挂帅如何?”秦王政探寻地望向王翦。
“臣老了,也没有了锐气,身体又有病,不能替大王驱驰了。”王翦说道。
此话听着耳熟,分明是那日在王宫中,秦王政揶揄王翦年老胆怯的复制粘贴。
“将军还在生寡人的气啊,就当寡人求将军了!”秦王政拽着王翦的衣襟。
我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一幕,没想到,年轻的秦王也有孩子气的一面。
“朝中上下,有众多身富力强的将领,大王就不要勉强老臣了。”王翦躬身推辞。
此时,秦王政竟然对着王翦做了一个跪下的动作:“请老将军看在先王份儿上,再替寡人辛苦一趟吧!”
王翦一见,连忙把秦王政扶起,缓缓地说:“如大王真要用老臣,六十万人,一个也不能少。”
见王翦答应了,秦王政立刻面露喜色,一口答应:“定如将军所请。”
四
秦王政和王翦不知道,还有我这把爱思考的剑在旁观。我很满足,能够见证历史上国王向将军下跪的少见案例。我更高兴的,是可以伴随王翦将军挥师南下、决战沙场。
我有些雀跃,甚至有点想在前世中把我扔下楼的那位伙伴,我想告诉处于职业瓶颈期的她,面对职场中的种种困境,智取往往比直取更有效,适时退却,只为更好地前进。
秦王政立即下诏在全国招兵,很快就替王翦凑足了六十万大军。出发那天,秦王政亲率群臣送到灞上,拉着王翦的手笑着说:“请老将军早奏凯歌。”其实连我都看得出,他笑得很不自然,看向王翦的眼里有期待,但是又夹着防备的光。大军出发后很久,我回头望望,他还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像一尊雕像。
看着那个越变越小的身影,我明白秦王政不肯回宫,是因为他心里不踏实:倾全国之兵交给一个人,万一王翦有非分之想,拥兵自立……
在部队出发后不多久,王翦忽然停下,他交待部属后,独自策马返回。王翦这是要干嘛?
回到灞上,只见秦王还站在那里翘首以望。他见王翦一人回来,不解地问:“将军何故返回?”
“大王,我想请求您一件事。我老了,以后替大王出力的机会也不多了,趁我现在还能动,想为子孙谋点田产。”王翦下马躬身回答。
“大将军平楚之后,功盖天下,何愁不富贵?” 秦王政脸上阴转多晴,哈哈大笑。
“大王,我不求分侯,只求良田美宅足矣。”
秦王政一听,立刻爽快地答应:“咸阳西边一万亩良田,就是你的。”
王翦顿时笑容满面,连忙谢恩,策马而去。
过了不久,王翦又把儿子王贲叫过来:“你去见大王,请求大王把咸阳东头的五栋府第赐给我。”
王贲回来后告诉父亲,秦王很痛快就答应了:“寡人准你父亲所请,赐府第八处。”
大军还在行进途中,王翦又派属下去见秦王,要求把国王所府第周围五十里作为他的猎场,说等老了去打猎。
秦王一听,又哈哈大笑:“王将军也太多虑了,只要能灭楚,寡人何惜封赏?”于是下诏:赐王翦一百里青山,作为行猎休憩之所。
作为一个统帅,临阵前,如此再三求田问舍,为子孙谋产业,实不多见。这好像不是在打仗,而是在生意上讨价还价呀,我迷惑不已,先前王翦给我的好印象大打折扣。对此,王翦手下的许多将领也大为不解,都认为王翦做得太过分了。
他的二儿子王苗也过来劝解父亲:“父亲,您连续五次求赐美田,这么做是不是过了?”
王翦却说:“秦王把六十万大军交给我,不这样做,他能放心吗? 这个仗还能打吗?我不是在为你们谋田产,而是要消除大王的怀疑。我请一次,秦王不会相信,请两次、三次,秦王就会相信了,把六十万大军交给我,他的心里就会踏实了,也不会怀疑了。”
我这才恍然大悟,王翦为了保证对楚战争的胜利,又不致使自己功高震主,让秦王政怀疑自己,所以才一而再、再而三地求田问舍,如商贾一般。
不久,后方传来消息,秦王政回宫之后,对左右说:”求田问舍,看来王翦也并非真英雄。”
战略家王翦将军,等的就是这句话。
五
据探马报告,此次楚王命大将项燕率军四十万御秦。项燕是有名的将领,曾大败李信率领的二十万人秦军。现在,他还沉浸在上次的胜利当中,见秦国大军出动,轻蔑地说:“上次大败李信,此次拿下老将王翦,如囊中探物!”
终于要参与打仗了,我跃跃欲试,可王翦在到达秦楚交界处时,竟然命令部队停止前进,然后构筑堡垒,坚壁不出。项燕屡次前来挑衅,他都挂出免战牌,始终不肯出兵迎战。
不但如此,他还开办了体育学校,每天举行跳远、投掷之类的体育运动和赛事。
见王翦如此抗敌,诸将大有不解。经过与王翦的多日相处,我对这位老将军的智慧已深信不疑,尽管王翦的具体战略是什么,我还是摸不着头脑,但见王翦采取“一线工作法”,要求将领身先士卒,与士兵们同餐共饮,打成一片,同时,每日整训军马,还把军中有一技之长的士兵组成特种小分队,做好充分的应急准备,我又觉得信心满满。
一日,副将李信来见王翦。自从上次被楚军大败后,秦王政撸了李信的统帅职务但并没有杀他,而是继续让他披甲上阵,此次让他跟着王翦伐楚,既是戴罪立功,也是让年轻的他得到历练。
李信归队后,一直坚持少说话多做事的原则,对王翦将军更是毕恭毕敬,王翦指挥到哪儿,他就打到哪儿。
“将军,您一直不出兵,肯定有您的打算,李信愿听将军指点。”李信面带诚恳,躬身请教。
“楚国大兵多,又分散各处,如果我们引军深入,这个仗有得打,还有可能重蹈你上次的覆辙。”王翦指着眼前的军事沙盘,“如果我们在此坚守,把楚军吸引到我们的正面,不断地消耗他们,时间一长,楚军必然松懈,我们可乘势一举灭之。”
“末将明白了,将军高明!”李信满脸崇拜。
项燕见王翦一直在防守,根本就没有进攻的打算,他只好率全部主力驻守在淮河沿岸,面对面地跟秦军拼消耗。
这一拼就是一年多,六十万大军,按每人一天一斤粮食计算,每天就是六十万斤粮食。前方王翦按兵不动,后方秦王政也没有催促,只是源源不断地给他们运送粮食和物资。
风平浪静下,一场大战蓄势待发。
项燕见王翦按兵不动,越来越迷惑,这样对峙了一年后,项燕以为秦军没有攻取之意,加上劳师日久,士气松懈,于是决定引军而东。正在楚军放松戒备,准备拔营东归的时候,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扑过去,楚军仓皇应战,十分被动。经过数日激烈的角逐,楚军主力大部被歼,项燕只好率残部向江浙一带退去。
见项燕败退,王翦立即兵分两路:一路由李信率领过汉水、下长沙、平岭南;而自己率另一路大军顺长江而下,在项燕后面猛追不舍,在颍河追上正在行军的楚军,两军来不及摆开阵势,立时扭杀在一起。
经过一年的休养生息,秦军上下都憋足了劲,个个都表现得格外骁勇善战,每荡一合,辄大杀伤,项燕大败。
项燕收拾败军,一路败退到蕲南,刚想喘一口气,猛虎般的秦军又扑了过来。楚军再也扛不住秦军这最后一击,全线崩溃。项燕眼看大势已去,只得自刎而死。
消灭楚军主力后,公元前223年,王翦兵不血刃攻克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楚国灭亡。
之后,秦王政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秦王朝,史称秦始皇。
王翦在灭楚之后,马上交出兵权,离开咸阳,回到老家,从此不问政事,过上了理想中隐居的生活。秦始皇也没有食言,不仅兑现了对王翦的全部许诺,而且还拜王翦的大儿子王贲为大将,子孙五代世袭。
我这把湛卢剑,也完成了跟随王翦将军征战疆场的使命。
在战场中,要审时度势,善于捕捉战机,时机不到,静如处子,时机已到,行如脱兔,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是我此行的思考和收获。
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王翦将军,腾空一跃,纵横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