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忙成狗,下班回来只想洗洗就躺或不洗就躺,躺下属于自己的“精神时间”就到了,刷微博、刷抖音、打游戏等沉浸其中,仿佛只有这一刻世界是属于自己的,工作的压力也好、不开心也罢、沉浸娱乐的时候都可以暂时性的忘却,有时候几个小时停不下来,等停下来的时候已是深夜,不得不放下手机睡觉以面对第二天高强度的工作,但放下手机的那一刻,整个大脑进入平稳运行的机制,你感受到了疲惫,空虚和迷茫。如此反复,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也许你想去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你也做了很多的计划,你也想提升自己,你也想变成一个优秀且自律的人,但你已经无法控制自己刷手机娱乐的时间,要么就是彻底不刷抖音、打游戏、追剧,要么就是进入其中一项娱乐就无法控制时间,那你知道为什么吗?其实说到底是因为大脑被一种“快乐因素”多巴胺刺激。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这种脑内分泌物和人的情欲、感觉有关,它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另外,多巴胺也与各种上瘾行为有关。阿尔维德·卡尔森(Arvid Carlsson)确定多巴胺为脑内信息传递者的角色,使他赢得了2000年诺贝尔医学奖。
刷视频、追剧、打游戏等浪漫的爱情故事、挥金如土的阔太生活、奋发向上逆袭的成功人士、不满就淦等等,都满足了我们对未来的幻想,因为人的未来是有无限种可能的,大脑在面对不确定因素时,会朝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方面想象,自动脑补最大化收益。刺激我们产生大量的多巴胺从而沉浸其中,那些有意义事情如学习、阅读、跑步、健身、重要项目等这些事情和娱乐相比,同等时间内只能释放出少量的多巴胺我们的大脑,脑补的收益就很小,而追剧、打游戏、刷视频的产生的多巴胺,是学习、阅读、健身等产生多巴胺剂量的成百上千倍,因此我们的大脑让我们选择追剧、刷视频、打游戏,而非些重要的事情就可以理解了。
娱乐产生的多巴胺刺激奖励大脑,产生快乐机制,其中最大的害处在于它隐藏了你的成本信息,让你不自觉的付出了时间成本却得不到真正有利于你生存的价值。时间一久你会变笨、变傻、变消极。那么如何减少我们的娱乐时间,增加我们做有意义的事情的时间,从而培养我们的行动力呢?其实和核心就是重置我们多巴胺快乐的阈值。首先第一步就是找到那个“铃”,列举出生活中能让你不怎么费劲,就能产生大量多巴胺的所有事情,比如刷短视频、刷微博、追剧、打游戏、网购、逛街、闲聊等,你必须深入思考列举出所有,这个是重置多巴胺快乐阈值的核心关键。其次设置30天的时间长度,你必须故意戒掉列举出的,那些短时间内让你产生大量多巴胺的事情,去做一些那些有意义但是不容易坚持的事情,如阅读、学习、健身、写作等等,每天都要坚持直到30天结束。30天结束后多巴胺重置结束,多巴胺快乐阈值会回归到一个相对正常的水平,我们可以正常的控制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了,这时候可以从过去短时间内产生大量多巴胺的事情清单中挑选一件,作为你完成困难有意义事情的奖励,比如你不喜欢学习,那就每天专注学习8小时之后奖励自己2小时打游戏的时间,比如你不喜欢运动,那你就在每天坚持完1小时运动之后给自己奖励10分钟刷短视频时间,但是这里有个核心的注意点,这些奖励一定要在当天结束之后奖励,当天多个任务连环的间隙内不要进行高多巴胺事情奖励,比如你阅读完8小时之后有2小时游戏时间奖励,但你后面还有一项任务是1小时运动,那你在游戏时间2小时后去进行运动的概率会非常低,甚至就不会运动了,因为高分泌多巴胺的活动,会让你对接下来低多巴胺的事情兴趣和动力减弱,甚至完全提不起兴趣。第二点就是严格控制时间,控制时间是为了保持节奏不被打乱,避免二次进入多巴胺陷阱。一旦节奏被打乱习惯就被打破,进入多巴胺陷阱又会产生恶性循环。
最后总结一下,自制力行动力的产生,一个关键性因素就是在控制上,娱乐可以放松也可以致死,人生价值是由那些无聊但是有意义的事情决定的,如想推自己一把,就必须要有意识的去戒掉那些无聊但是高多巴胺的事情,或者是严格控制好高多巴胺事情的娱乐时间,“劳逸结合”才能有效的让我们坚持长期做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