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冬天的寒冷跟离别是很适合在同时发生的,即使这个冬天到现在为止还没有那么寒冷。我生命中有太多的告别都是如此相似,这一次,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也在这样的情节中,永远不再回来了,还好,她没有经受痛苦,还好,在彻底的寒冷没有到来之前,她提前离开了,还好,在生命即将终结之前,我们有好好的告别。
宽问我:妈妈,太太以后会去哪里?我说:天堂吧。宽说:天堂里是什么样子?我说:天堂是一个跟我们这里不一样的地方,那里不会有冬天的寒冷,也不会有烦恼吧。宽说:妈妈,太太一个人躺在那里好孤单,我们就在这里多陪她一会儿吧……
我们好像总是在不停的告别,跟某些人,某些地方,某些记忆,甚至某时候的自己,并不是所有的告别都会给你时间做好准备,然后留给过去一个华丽的背影,大多数的时候,我们狼狈不堪,我们措不及防……
这阵子各种圈都在闹腾出各种大大小小的动静,或狗血,或鸡血,我们都慢慢变得不太爱凑热闹,甚至连转发一条消息都觉得不屑,哦,当然有时候是不敢,毕竟谁也不知道剧情会不会在下一秒反转,又毕竟我们身上是担着“政治任务”的,稍有不慎是会变成一个要被“严肃处理”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害群之马的,只好在这样冬日里的雨夜矫情一会儿,毕竟我自己的这些风花雪月上不了台面的东西,在自己残留的缝隙中是不怕被人耻笑的。
在慌乱的时候内心也是会有一杆秤的,有时候甚至比缜密的计算更精准,它总是会提醒你,什么事是最重要的,什么事是你必须在此时此刻去完成而不是退而求其次的彼时彼刻,我觉得这些所谓的判断和第六感,与那些所有的告别都是有关的,生命中经历的每个人,每个瞬间其实都在你的人生轨迹和个性命运中留下了痕迹。比如那些你很讨厌的人,虽然我们不那么愿意承认,可是你讨厌的程度越深,他们越是在潜意识里提醒你:嘿,拜托你千万不要变成那个谁,要是我像他那么讨厌,我宁可去死!回避程度都已经上升到生死了,可见他在你心里挥之不去的份量,所以吧,真的不想让自己成为另一个讨厌的复刻版,最好是尽可能少的记得,尽可能少的仇恨,以至于让他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你心中的任何一片云彩。
最近发现了一个典型的现象,班里几个成绩一直稳步上升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比普通孩子似乎更稚拙,没有那么懂得人情世故,很多时候会被嘲笑是“直男直女”,但是他们的低情商并不是真正让人讨厌的,大家好像都很乐于原谅他们的不懂得讨好不懂得中庸,他们接受老师的表扬也不会遭到班里同学的嫉妒,我想他们身上最大的优点就是纯粹,我们到一个小集体中,也没有谁规定我必须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事实上也根本做不到让所有人都对你满意,我们需要做的是把自己所有的热情投入到自己最核心的角色中,就像我告诉他们:你们来这儿,就单纯的做好一个学生,我来这儿,就单纯做好你们的老师,我不管你们喜不喜欢我,你们也不用在乎我是不是喜欢你们,我能保证的是,我用真心相付,至于领不领情你们随意,我们最终的目的不是来跟彼此交朋友的,也没有谁规定我们必须扮演母慈子孝那一套“看起来很美好”,就像某部电视剧中某位男神的心声:我们在一起太紧张了,彼此扮演着一对金童玉女,让一切看起来毫不费力,让彼此看起来毫无要求,而正是这种不要求,不费力,让我们扮演的很辛苦……
我想活着还是要接点地气,生活么,有些东西迎面而来的时候是不允许你挑选武器的,像老爷们一样糙又何妨,能搞定麻烦才是王道,而那些leaving forever,才更需要一颗精致的心,留存心底,才能温润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