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我对北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会说是北京的地铁。
刚到北京上班的时候,住在西二旗附近,要到西二旗地铁坐地铁。那时候还不知道西二旗意味着什么,还想着保持自己的翩翩风度,看到满满的一车人就等着下一班车,还鄙视那些像打了鸡血往上冲的人,真是粗鲁的人。然后一等就是三四趟、四五趟,最后受不了了,管他人多人少,有个小位置就小心翼翼的往上站。这时候,还没学会往上冲,也没学会挤缝隙。
在西二旗呆的时间很短暂,没什么感觉,之后到了八通线的传媒大学站。
北京的地铁,从郊区到市内,与10号线、13号线交汇前的几站,往往是最挤的几站。地铁在到这几站之前,都是住在郊区要去市内上班的人,只有上车的,没有下车的,于是,等到了这几站,基本上没什么可以站人的空间了。比如,八通线到了传媒大学,车上的人都已经脸贴着门了,门一打开,车上的人仿佛都要掉下来,只好用手撑着车门上面,死死的顶住。
这种情况,怎么上车?
在传媒大学站想上车的人还不少。这些人在车门前排着长长的队,等车一到,这个队伍就开始往车门挤。大家大致还遵守先下后上的原则,但是下车的人若是慢了,下车就会变得极为困难,因为车门前已经挤满了要往里冲的人。大部分人不是为了自己要挤上车,而是想尽办法把最靠近车门的人送到车上去。每趟车送几个人上去,轮几次也能轮到自己了。在传媒大学站的时候,我就没自己上过车,都是后面的人推我上去。被推的时候什么感觉呢?就像站在洪水中,身不由己,被一股巨大的力量冲到车上。这股力量之大,让原本看起来毫无空间的车上,硬生生的被冲出一块空间。伴随着车上人“啊”的几声,我从车外双脚悬空的被带到车里。有时候,这股力量甚至能把我冲到车厢中部。
后来,我也加入了推人的行列中。每当我在队伍后面的时候,看到车来,就右脚跨出一步,双手伸出,进入准备的状态。等车门一开,左脚狠狠的使劲,侧着身子整个人往前怼去。我比较瘦小,威力不大,要东北的大汉子或者肚子圆鼓鼓的大胖子才好,一个顶仨,稍稍一冲,车内就陷了一大块空间出来,十分省事。如果后面没有胖子,又没有给力的人,就只能发挥自己瘦小的优势,侧着身子朝着人与人之间的缝隙一冲,再左右摆几下,钻进缝隙中,然后手撑在车门上面,也能站稳个位置。
这还仅仅是个开始,后面的几个站,我站在车里,成了被冲击的对象。那种感觉,真是酸爽,简直就像死鱼又被浪花拍死在岸上。随着胸口的一闷,“啊”的一声,和边上的哥们更加亲密一些,就像液压机下的千层纸张,又被压缩了几厘米。最痛苦的莫过于身边站着一个把头发扎得高高的姑娘了。随着地铁的晃动,姑娘扎起的头发像扫把一样在脸上扫来扫去,还无处可躲。告诉姑娘说把头发收收,姑娘委屈的说:“我手抬不起来”。遇到口臭的,那就真真是求生不能,求死不得了,把头转到左边,撞到一个头,转到右边,又撞到一个头。如果身上背着包更惨了,最后会发现包和你之间硬生生的插入了好几个人,要是背包的带子太结实了,随着乘客的晃动,背包带扯着你全身一紧一紧的,让你爽的简直是欲生欲死的。背包里若放了面包、泡面这类的东西,下车后准让你只看到一堆饼。
四惠和四惠东是八通线和一号线换乘的两个站点,也是八通线的最后两个站,车上所有的乘客都要从这两个车站下车,换乘一号线。我一般是四惠东下车,因为四惠东是一号线的第一站,空车发车。一般人也都选择四惠东下车。于是,八通线从土桥开始,上车的所有人,几乎都在四惠东,像开闸泄洪的水坝一样,汹涌的翻滚出去。这不是涓涓细流,而是滔滔洪流,顺着换乘的路线,一路狂冲而去,原本空无一人的车站,瞬间挤满了人。到了换乘站台前的台阶上,往下一看,想死的心都有了,到车门前还密密麻麻的隔着好几层人。幸亏是空车,地铁的车厢看起来那么小,容量却那么大,像饥饿的饕餮一样,可以把聚集在车门前的人群吞食得只剩下稀稀疏疏的一些还想保持一些风度的人。
这是北京地铁的早高峰,每天早晨都是如此。
最怕的就是遇到和年轻人一起赶早高峰的老人。年轻人身强体壮,虽然很挤,却也不怕,顶多是心情不爽。老人就不同了,万一挤出个三长两短。挤吧,怕他们受伤,不挤吧,又怕上班迟到,最后只能心里暗暗抱怨这些老大爷和老太太,早上不好好在家里休息颐养天年,打打太极拳,跑出来和年轻人一起这么拼搏做什么,然后尽可能的避开他们,或者等下一趟车。遇到早高峰带小孩的,更是揪心,不抱着小孩,脚小的空间虽然大些,可是不长眼,万一踢到;抱在手里,小孩的身板,哪受得了挤;聪明的父母就让孩子骑在脖子上,上面没人,空间大。在早高峰和晚高峰的车厢内喊着:“哎,你别挤我,我最怕别人挤我了”,这样的人也是早高峰最怕遇到的人了。
早高峰最有意思的就是遇到地铁故障了。就像被崩塌的大山挡住了河道的大江,水位顿时上涨,形成巨大的堰塞湖,人流在没有地铁的导流之后,迅速在地铁站堆积,形成茫茫人海,黑压压的占据地铁站的每一个角落。这时候地铁广播就会告诉乘客地铁故障,请换乘其他交通工具。刚刚进站的乘客,听到消息,就会转身离开;进去没多久的乘客,挤一挤也出去了。最可悲的是挤到了车门前的乘客和车上的乘客,想换乘其他的交通工具,看到这茫茫多的人,既胆怯又担心挤出去了,地铁却恢复了,反而得不偿失,只能唉声叹气的在车里呆着。然后,公司群就热闹了,大家纷纷汇报自己卡在哪一个站。有人庆幸的说,还好自己及时换乘或者今天换了路线;还有人说自己是怎样发挥了聪明才智,用最快的速度到达了公司。最后公司的人力站出来豪气的说,今天迟到不算,然后,地铁上所有的人都松了一口气。
拥挤的早高峰,我们艰难前行;生活虽然不易,我们永不言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