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自己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只要有考试存在,一定存在第一名和最后一名。我们的评价标准应该是绝对名次还是进步变化呢?想起在高中的时候我们学校有一个快班,这都是25年前的事情了,因为那时候刚刚流行过来按名次排座位,老师们也是在用那种方法奖勤罚懒。那个快班学霸很多,我们都说那你们班学霸肯定是一直挑座位了。
那个同学说不是,他们班一直是以变化排名,进步最大排第一,然后依次排。现在想想这种排法挺有道理的。
之所以有这样的疑问是现在的学校老师一直为排名所累,学校有排名老师就有,老师有就会存在压力,就会转移到学生身上。但是如果学校没有就会出现对老师和学生出现监管不力的情况。这是一对比较深刻的矛盾。
“什么是成长?成长是你内心的一个尺度。你能感觉到成长,内心知道自己会成为什么样子。就好像一粒橡树籽,无须教导,也会成长为一棵挺拔的橡树。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最好的样子,同时每一个人也拥有关于成长为这个样子所有的资源。”这是古典在《拆掉思维里的墙》里说的。
这是一种理想的情况,每个人都去自我成长。现在的问题是怎么去判断一个人是否在努力成长呢?尤其是老师对于一个不努力的孩子,甚至还有些孩子品行下滑的时候怎么办?这些都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自己也曾经看过魏书生老师,看过万玮老师,也看梅洪建老师,甚至包括李希贵校长。有个同事说,无论是培训还是看这些人名老师的书,看着都是心潮澎湃,但是在经过几天的热血沸腾以后。再过几天,最终都会回到自己的老路上去。
准确的说,花时间在教育孩子上长期来看对成绩一定是有促进作用的,但是短期肯定要承受较大的成绩牺牲。这个有多少老师能承担这个代价呢?
而且教育的复杂性在于工作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决定了名师的方法具有不可复制性。一些名师名法是在当时当下的情景有用,直接迁移过来不想物理化学的定律公式是立竿见影的。
而这些问题只能靠学校和老师自己去解决。现在我们周围的资料说教学多,说育人不如说教学多。大家对于讨论育人之法大都谈的困难多,问题多。而有效性思考少。周围的同事中除了班主任好像其他教师方面大家关注的不多。这是一种需要注意的情况。
怎样在课堂上育人?学生对教师言语顶撞怎么办?学生和老师冲突怎么办?教师冲动了怎样去控制情绪,学生冲动了怎样去管理调节。这都不是简单的事情。
人生的成长从来不是简单的事情,社会在不断发展,现在的社会真的呼唤教育必须做出改革去回应大家的要求。努力去做好当下的事,努力让这些问题有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