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的作者袁了凡,于明朝嘉靖十二年出生在嘉善县魏塘镇,年轻时聪颖敏悟,卓有异才,为万历初嘉兴府三名家之一。
了凡先生家里并不富有,可是却非常喜欢布施,家居生活俭朴,每天诵经持咒,参禅打坐,修习止观。不管公私事务再忙,早晚定课从不间断。在这当中,了凡先生写下四篇短文,当时命名为《戒子文》,用来训诫他儿子袁天启,就是后来广行于世的《了凡四训》这本书。
在《了凡四训》里,袁了凡以其毕生的学问与修养,融通儒道佛三家思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大量真实生动的事例,告诫世人不要被“命”字束缚手脚,要自强不息,改造命运。他在早期验证了命数的准确性,后来进一步通晓了命数的由来,知道人们可以掌握自己的未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一一光是知命安命是消极的无益的,而自强不息改造命运的“立命之学″则是积极的,有益的。
《了凡四训》虽然文章篇幅短小, 但是寓理内涵深刻,兼容儒释道三家思想和真善美中华文化,所以数百年历久不衰,为各界人士欣然传诵,被誉为“东方第一励志奇书″,尤其被佛教界称赞为积德行善、改造命运的典范而广为印行,流传足有几千万册。曾国藩对《了凡四训》最为推崇,读后改号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 ”并将其列为子侄必读的第一本人生智慧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