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从看见孩子开始》这本书,朱永新老师提出一个非常鲜明的观点——教育,首先必须从看见孩子开始,让孩子站在舞台的中央书中通过作者与陶行知、叶圣陶、蒙台梭利等名家对话,阐释出自己对教育思想的理解,展现出教育情怀。
教育的艺术在于,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所以作为教师或者家长,没有必要常常考问盘驳孩子,反而让孩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蒙台梭利说过:“我们的错误会落到孩子身上,给他们留下一个不可磨灭的痕迹,我们会死去,但是我们的孩子将承受因我们的错误而酿成的后果,对孩子的任何影响,都会影响人类,因为一个人的教育就是在心灵敏感和秘密的时期完成的。”
教育,首先必须从看见孩子开始,让孩子站在舞台的中央。这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需要我们实实在在的行动。无论是作为教师还是家长,想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应该来到孩子的队伍里,来到孩子的身边。只有发现孩子、了解孩子、解放孩子、信任孩子,我们才能真正地教导孩子,真正的教育才有可能发生,我们才能读懂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派来的天使,每一个孩子都是潜力无限的宝藏。
十根手指头伸出来,也有长短粗细之分,每个学生,因为他的环境、父母、天赋等各种因素,都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点。我们可以把教育比作是根雕艺术,很多人对于一眼看上去粗粗糙糙的树根没有任何好感,其实那可能就是孩子的天性,这些天性中包含了很多东西,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至于这样一块并不好看的树根,能不能成为一件艺术品,完全是由教育的细心打磨而成,但是高明的艺术家拿到一块木头的时候,他不会上大锯、不会上斧子,把树根大肆改造成心目中的样子,而是首先观察,利用这块木头本身的特点,设计成它该有的样子,所以当一件艺术品成型的时候,人们就会觉得鬼斧神工,自然和谐,如果见到太多改造的痕迹的话就失去了根雕的艺术,同时根雕的艺术还在于每一个都是不一样的,连木头都是不一样的,何况人的个性呢?
“如果把种子比作孩子,把种植家比作教师,那么,教育的作用不是增加种子发荣滋长的可能性,而是尽最大的努力发挥这种可能性。”——对话叶圣陶
孩子好似一块等待开垦的沃土,而丰富多彩的活动就像一粒粒种子,只要有一颗种子在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他们就会发现,自己可以美得各不相同。
读懂孩子,必须从相信孩子开始。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帝派来的天使,每一个孩子都是潜力无穷的矿藏,我们要做的不是改造者,而是点灯人,点亮孩子们的心灯,照亮他们的前程。
因此,必须无条件相信孩子。天使与恶魔往往就是一念之差。相信孩子会怎样,孩子便会怎样。土耳其有句谚语说,上帝为每一只笨鸟都准备了一个矮树枝。不拔高要求,也不降低要求,用刚刚好的要求及触手可及的目标引领着他们成长,成长为他们更好的样子,而不是我们想要的样子。同样,允许孩子犯错误,也要允许其改正错误。非原则性错误,不必上纲上线。无错误,不成长;犯错误,不翻旧账。放大镜看孩子优点,显微镜看孩子缺点。世上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一样的人。
读了《从看见孩子开始》,我回味无穷,受益匪浅。身体力行一场灵魂的远足,小太阳花们各美其美,乐此不疲。让我们拉起每一个孩子的手,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和孩子建立命运共同体,共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期待,所有的看见都会成为老师和孩子眼中最美丽的一幅画卷。而美,流往孩子的心田,快乐他们的生命,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