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上卓老师的课之前,我就没有想过要如何去设计小说的情节。
根据卓老师说的,文无定法,写小说是没有套路的。
网文有许多套路,套路多了内容容易同质化,这也是为什么网络文学会一抓一大把相似的。而文学文学创作是没有套路的,没有什么规律性可言。
若说有,也是一些经验,我们会根据一些真实故事或者是生活经验去写。
但其实在小说世界本身它是有逻辑情节存在的。
简单点说,他们这些情节都存在因果关系,我们要想在呈现每一个事件的时候,因为这件事情他会去做什么?
不断地去思考这种因果关系。
都说什么样的因,种下什么样的果,然后我们的小说情节就有了层次感,节奏感。有了这才有了逻辑性。
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一些。听了老师讲课之后,突然就有一些明白了,如果将情节简单化,那只需要考虑一个因造成的一个果,然后这个果又成为另一个事件的因,其他因又可以造就另一个果,这样情节的冲突就出来了。
我们先来看一下根据 卓老师讲的《露天电影》这部小说的情节分析。
首先是整体的故事核:秦山原回到扎下遭遇了孙伯让的夜歌复仇。
那么可以从因果关系上来分析一下它的情节。
首先是因为车抛锚了,所以秦山原要上厕所;因为找不到地方尿尿,所以找了隐蔽的地方;这才发现了扎下界碑;又因为秦山原去了扎下,所以他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因为大家看见了他,所以决定宴请他,因为大家都宴请他来到一个宴会上,然后就遇上了孙伯让;让孙伯让遇上秦山原之后,孙伯让就开始他的复仇计划;他的复仇计划先带他去巡视战场,然后给他播放夜歌电影;最后和电影里的复仇一样,将秦山原绑在椅子上,让他憋尿,当场尿裤子,看他发疯。
从因果关系来分析,一层一层的情节冲突就出来了,也更加明了了。那么我们写小说的时候运用这种方法,那就不会再担心故事结构会紊乱,这样就可以固定出自己的一套写作结构出来。
现在来根据这样的一个思想,然后去分析一下《如果大雪封门》的情节。
全文出现的人物有:宝来、“我”、林慧聪、米萝和行健
开始宝来因为被打傻了,离开了北京,在我认为,这一因造成的果是:“我”心情烦躁。“我”的住所有了空位置,所以后来林慧聪可以住进来(浅一层的),“我”对于底层打拼的年轻人同情之心,以及同病相怜感(深一层),这也成了后来“我”与林慧聪成了好友,陪他等待大雪封门的因。
因为“我”心情烦躁,所以听见鸽子的哨声就头疼。然后开始和米萝和行健追着鸽子打,打下来的鸽子炖了吃。因为鸽子少了,林慧聪盯上了我。我和林慧聪开始了交谈,他告诉了宝来被打的情景。我对他印象还算不错,深度交谈后,邀请林慧聪来住所同住。同住后开始一起照顾鸽子,米萝和行健并没有再打鸽子,但鸽子还是减少了。鸽子数量减少,林慧聪要顶不住了,要离开北京了。因为林慧聪是由于高考作写了一个离题的《如果大雪封门》,他落了榜,才来到了北京。他的心里一直盼着看一场大雪。离开北京之前,林慧聪还是想要看一下大雪封门的场景。我受到林慧聪的感染,也和他盼起了这场大雪。我和林慧聪开始用尽各种办法保护鸽子,关注天气预报,可是鸽子还是不明不白地失踪了。还好,最后一天赶上了大雪封门。
一层层的因为什么,所以怎样下来,整片小说的情节就很清晰了。
这篇小说的主题,还可以深挖一下,其实就是想要写大雪封门,写出这些底层奋斗人在大城市的无奈以及努力,希望一场大雪,能够将一切洗白,变得没有差异,也在暗示着机会的平等性。一切都一样了,大家都被平等对待,这些底层奋斗的人也能在大城市有一席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