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观点,需要从不同的条件下去理解,并不是尹建莉老师要否认老师的角色重要性。可以从家庭教育中的不可或缺性,说明妈妈不能缺席。从陪伴的层面来看,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从陪伴中给孩子成长的力量。
每个人的角色不能互相替代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区别:
a,父母之爱更多的是保护,老师之爱更多的是引导;b,父母之爱是唯一性,在家里孩子是独一无二的这一份美好,老师确保学校在教室里享受的是公平的教育机会;c,家庭教育重在做人,学校教育重在教知识。
老师应该意识到学校(教室)是自己的领地,自己是解决问题的主体,在一定范围内,不要麻烦家长,越过一定的范围,或者老师判断需要家长知情或协助,则应该与家长沟通。
这种知情只是为了必要的信息透明,这种协助只是为了老师更好地解决问题,而不能将问题转嫁给家长,更不能把家长当成打击学生的棍子。
家庭教育更多的是从言传身教层面影响孩子的人格。父母侧重于关心孩子的教养、道德、心理、情绪、社交、自我认知、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学校的德育教育更多的是规则,纪律角度。老师在教室中根据学生的特点会更温暖执行需要规定。与教师的教育机智和心理学背景有很多关系。
凡是教育者,都应该同时成为学习者。这不仅仅是为了一个更好的孩子,也是为了一个更好的自己。
如何处理家校关系
从契约关系出发,在合作中实现共赢。
一些问题不能强求,但
原则不能破坏,是教师守住底线。教师注意行为规范,理性解决问题,不扩大矛盾。
妨碍教育的公正性,对教师解决问题
在孩子身上发什么火呢?
关键问题是作业。如果不提作业还会有那么多事情吗?
那么如果没有做事情,如何体现教养,如何体现待人接物呢?
及时沟通。沟通的基础和关键,是倾听和表达。从教师来说,主动倾听和表达有助于家校沟通,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和随机访问是方便采用的方式,家长信是教师特点的方式,不宜用来抒情,要明确告诉家长我们在做什么,即将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对家长解释清楚,加深双方的理解。学校的告家长书,每次假期都会有提醒告知的公文性质,见到老师公号中提到有情怀的表达,家长也会对老师风格有
老师不是全能的,多数时候,错误是由能力、精力或注意力导致的,需要理解和接纳,沟通与接纳,协助或等待。
家长的反应是理性分析,不能过度解读,另外一个极端是无视孩子的体会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