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下这个题目,我心里五味杂陈。
她约莫三十来岁,看起来憨厚淳朴,然而,一切却是真实发生的。
桃子原本10元4斤,我磨了半天嘴皮子,终于搞到10元5斤,其实也没有便宜多少是吧?不过总算是优惠了一点,我心里还是有一丝成就感的。
我挑了几个鲜红的桃子,递给她。她把袋子拎到三轮车头电子秤那里称重,我随即跟着转过挡板,一下子看见袋子里多出一个另类——一个特别青涩的桃子。我瞬间明白了她眼疾手快的操作,顿时怒从中来。
我忍着怒气,平静地说:“把那个桃子拿出来。”她二话没说准确无误地从袋子里取出了那个异类,她一定心知肚明,不然怎会那么快就会意我的意思?
“7块2。”她笑着说,看起来那么朴实无华,完全是一个朴实的乡亲。
我迅速扫了一眼电子秤,单价表显示“5”。
“不对呀,不是2元一斤吗?”我真有点生气了。
“哦,哦,对,忘记调了。”她解释得那么自然,言语之间没有任何不好意思。
“5.7”价格盘显示,一下子省了我两块大洋,我是不是该感恩戴德?
不,这次我也多了一个心眼,我顺手把袋子提起来,电子秤上重量盘赫然显示“0.××”(具体数字记不清了),又一个暗箱操作啊。
“这里不是0。”我指着空空如也的电子秤说。
“哦,没调对。”她边说边按着某一个特别隐秘的东西,神情不曾有半点羞愧。由此可见,这个动作早已轻车熟路,习以为常了。
“5.12”这是最终的价格,又省了我5毛大洋。这个斗智斗勇的过程一共节省了我3块钱,我该为自己的机智叫好吗?我只觉得哀从中来,某些小贩的套路真是一波接一波呀。
现在想想,我是不是应该把一切拆穿后,潇洒地扭头走掉,给她一个决绝的背影?天涯何处无鲜桃?
然而,我没有。因为我之前尝了一点人家的桃子,又折腾了这么半天,再不买,我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也许这就是大多数消费者的心理吧,不买总觉得对不住人家似的,这也是所谓的“吃人的嘴短”吧。
上次也是这样,我尝了一口摊贩的水果,明明寡淡无味。但是,还是犹豫不决地接住了人家递过来的袋子,最后也是经历了“重量没调好”的尴尬。在先生的暗示下,我只买了四个桃子,不过那四个桃子最终是烂在袋子里了,家人都嫌不好吃,没人碰。我自己也没有勇气再吃一口。不好意思,不会拒绝,害了多少人?
想想最近两次经历,我对于街边巷尾的小摊小贩已经没有多少信心了。
当然,内心深处我还是愿意相信这两次遭遇只是偶然,我想这必须也必定是偶然,毕竟整个社会的文明度和诚信度是逐渐回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