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神是钟情于孩子的, 诗与孩子是天然联盟。诗是用语言作画,通过意象意境来表情达意,诗歌创作特别需要鲜活敏锐的形象感受力,孩子们特别富有的就是鲜活的感受力和发达的形象思维。诗是情感的精灵,诗歌创作需要高强的情绪情感体验,而初涉世事的孩子比较容易情绪化容易陷入情感的旋流,就情感的丰富与强烈而言没有哪个年龄段比得上他们。诗歌充满节奏感和音韵美,特别适合孩子们的胃口。写诗特别需要想像力,诗的语言往往是没有逻辑的跳跃式的,意像往往是多个片断组合与叠加的,这正符合孩子们的特点,他们想像力丰富,思维跳跃性强。
学校教育应该让孩子们从“作文考试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的捆绑中解脱出来,教孩子们写诗!
也许是因为我们太过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吧。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思维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动作思维阶段、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和抽象逻辑思维阶段。抽象逻辑思维是孩子思维发展的最高阶段,于是我们的教育不遗余力地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我们中考高考的材料作文充满了思辩色彩。训练抽象思维能力无疑是对的,只是在写作要求中,我们不该将“诗歌除外”,如果非要除外不可,那么我们至少要留一个空间让学生写诗。中考高考一旦“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所有的考试都随之将“诗歌除外”了;所有的考试将“诗歌除外”之后,老师就不教写诗了;老师不教写诗,学生就不会写了:长此以往,写诗的传统尤其是写古体诗的传统就很难延续了,这样,几千年华夏的诗脉就要断送在我们的手里。而诗词文化是华夏文明乃至人类文明的珠穆朗玛峰啊!这条文脉怎么能断呢!
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诗性纯正,充满灵性,得天地风云之气,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它通达神性,通达物心,通达人性。
诗性智慧是一种以感官的感知为基础——以感受世界,体验生活幸福、体验自然之美的能力为基础,以想象力为核心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灵感思维能力,是一种生命外射的移注力,是一种原生的创造力。
意大利伟大的哲学家、语言学家、美学家维柯认为诗性智慧是人类最初的智慧;是先于理性和抽象思维的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与人的直觉和想象力相联系的。
因此,写诗,养心养智慧,可以充分发展孩子们的创新能力。
我们一定要教孩子们写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