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墙见蝶飞,鸟鸣如犬吠,自行车的轮胎一圈圈地滚,裹进夕阳与甘霖,喧嚣与虫鸣,回“家”的路,幼时觉得无趣,长大后却觉得心安非常。
我不是个喜欢回家的人。家里有父母,有热乎的饭菜,有舒服的被窝和属于自己的书桌,但这些都太“普通”,太“单调”,太“束缚”了,孩子总有自己的想法,想不一样,很厉害的那种,就像下雪一定要堆不一样的雪人,女孩子打扮一定要是姐姐艾莎而不是妹妹安娜,人人都想要个哆啦A梦但却不想自己成为大雄,而家是现实的,家里不可能有哆啦A梦,在家里也永远成不了艾莎。“家是港湾”“有家人的地方才有家”“吾心归处是吾乡”……曾以为有多懂的道理,到底有多懂呢?
来到一个只有陌生人熟悉的城市,陌生的人群与脚步声,陌生的街道与霓虹灯,把不习惯当作新鲜,将未知用好奇填补,又为自己找了个陌生的笼子,躲避黑夜里四处穿行的百鬼。
我拿好奇与新鲜,滋养自己对“家”的欢喜。但好奇心会耗尽,新鲜感会过期。
渐渐的,锅里不再有美味的食物,生活变成了任务。隔壁上网课的老师很吵,楼下滑滑板的小孩很闹,菜市场前的必经之路很脏,“家”里连只鬼都没有……
直到有一天,他出现了。
他有一只三花,他的眼里画里都是她。我也曾有一只黑博美,但自从她过世之后,我将她的照片“封存”,三年未敢翻看她的相册,直到那天看到他手机里她的图墙,幸福地与我分享她的点点滴滴和他关于她的画作。我好像瞬间被治愈了,那个相册的无形枷锁终于在那天被打开。
之后,我们在一起了,再之后,我们在一起生活,他为我的世界一笔笔勾勒细节,涂上色彩,我开始期待回家。
“今天晚上一起出去聚餐吧?”同事邀请我。
“可是今天晚上我们家炖排骨汤。”我毫不犹豫地拒绝,“下次吧~”
现在的锅里总有菜香,我不再期待“家”里有鬼,我开始称“家”为家,生活也再不是任务,生活就是生活。
回家那条路上,总能见到那只长得像博美的串串愉快地散步,总能听见小区门口响破天际的群鸟茶会,和夏天震耳欲聋的蝉鸣,真安心啊,我在回家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