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喜欢听你这样说》摘评0720

《大脑喜欢听你这样说:利用12个认知原理决定别人记住什么》

摘:用故事来引导理解、记忆形成和思考过程。·联想网络是围绕着明显的记忆地标建立的。·故事之所以能成为理想的记忆地标,原因有三:1.故事能模仿大脑天然的思考方式(因果联系);2.故事能导致心理和情感上的模拟。;3.故事会让人释放催产素,在讲述者和听众之间建立联系。

评:在面对听众和学生的时候,主讲者要学会通过故事来引导理解、记忆形成和思考过程。首先要知道联想网络是围绕明显的记忆地标来建立的,其次故事能成为理想的记忆地标最主要的原因有三个:第一故事能通过模仿大脑天然的思考方式,也就是因果关系来帮助我们思考;第二故事能够极大地激发心理和情感上的共鸣;第三故事可以拉近我们和听众的距离,让大家同时分泌催产素,产生更紧密的连接关系。

对于讲故事也有通用的结构和模板,就像我们要盖一栋标准的混凝土结构的小楼,楼的大框架是差不多的。首先是寻常生活的开场,可以通过“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每天都在如何如何,直到有一天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打破了这样的平静生活,主角一下子掉入了一个巨大的挑战之中,然后通过不断地打怪升级,一步一步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突然间又发生了极大的变故,再次将它打入坑底,在绝望和痛苦之中,转机出现了——一个关键人物或者东西让主人公爆发秒杀了这个挑战,从此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故事主线。

可以把故事常规模版具像化为:在一个很平坦的地方,主人公快快活活的在地面上蹦哒,突然之间掉进了一个大坑里,他通过一点一点的挖掘逐步靠近大坑面,可是一个大雨天的冲刷,再次让他一下子就滑落到了坑底,此时面对出坑的绝望,听众会产生共情,失望过后转机出现:他发现坑中原来被大雨冲刷出了一把梯子(虽然很突然、很搞,但很多影视作品就是很突然给到主人公一个“金手指”),通过梯子主他很顺利地爬出了大坑,从此又可以在平地上快活地蹦达生活,而且再也不用担心这样的大坑了。

有了故事结构,我们就可以在一场演讲之前,通过故事明确我们要表达的演讲主旨,如果有不同的篇章可以用不同的故事。学会讲故事是未来老师和演讲者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可以先从最基本的场景开始刻意的练习,提高自己制造悬念、表达观点共情观众的能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