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喜欢听你这样说》摘评250718

《大脑喜欢听你这样说:利用12个认知原理决定别人记住什么》

摘1:我们不会去想记得的事,只会记得想过的事。

评1: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有思考才有记忆,不经思考的简单重复不能带来长期的记忆。

摘2:调取是形成深刻、持久、易调取的记忆的关键。

评2:用输出倒逼输入。回忆分为三种:回顾(提示回忆)、识别(众多概念中识别出印象深刻的那个)、回想(自由回忆)。要多提取才能在关键时刻让记忆发挥作用。

摘3: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提示回忆是个很不错的方法。这种方式可以凸显关联的重要性,协助建立有效的关联网络。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要逐步进入自由回忆阶段。这样才能确保联想不断加强,形成真正深刻的记忆。

评3:一般我们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可以通过提示回忆来帮助学生建立最初步的认知,这样的方式可以凸显和已知学过的知识的关联性,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因为能够协助建立有效的一个关联网络。不过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我们就要进入自由回忆的阶段,自由回忆可以更加深刻、长久地让我们记住学习内容。只有将提示回忆和自由回忆结合起来,在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方式,才能够确保联想不断加强,形成真正深刻的记忆。还要记住:回顾永不嫌早!!!

摘4:第九章“先入为主”:意识到先入为主效应,可以避免受其影响。可以使用:如果-那么-计划来预测和避免受到先入为主的影响。

评4:如果我们能主动意识到先入为主效应对我们的影响,那我们就可以主动的避免受到这样的影响。很多观念都会在我们成长过程当中先行植入到我们的认知里边,而在后续的发展阶段中,这些观念很可能满足不了我们现一阶段的需要。当先入为主的观念和现实成长阶段的需要产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制定认知策略来改变我们的认知。这里作者比较推荐的是使用“if ……then……”,也就是“如果……那么……”的句式,来制定我们在完成计划的过程当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整个过程应该是这样的:首先制定一个目标,其次思考在完成目标过程当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第三,利用“如果……那么……”来落实计划的有效性。 在教学管理中面对学生群体,很多时候班主任都会要求学生制定相应的计划,但要知道,计划并不是空穴来风,它是服务于目标的。所以首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制定合理、具体、可量化的目标,然后结合目标制定比较具体的每日计划,同时对于计划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如果出现什么状况,那么我就怎么办,来有效的应对计划落实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种种状况。这样的话,整个计划的效果才能达到最大化。

摘5:第十章“故事”——故事的定义:在心中演练是运动训练中的重要技巧,大脑其实不太分得清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想象的。

评5:在头脑中想象和演练是运动训练中很重要的一种技巧,想象我们在运动中的场景、我们所做的动作,反复回忆和训练,能有效提升这项运动在我们大脑中的痕迹。这源于我们的大脑,很难分得清楚哪些是真实存在,哪些是想象中的。这个原理还可以推广到我们的拖延症,当想象一项任务开始的时候,其实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而这样的痛苦会带来生理上的疼痛和不适,但往往如果我们开始五分钟或十分钟之后,我们的大脑这样的痛苦就会褪去,身体的症状也会缓解,而此时,我们就进入到了做这件事情的状态之中,所以为什么番茄钟对于解决拖延问题和保持专注是极其有必要的,它的作用就在于开始的前五分钟,让我们以一种被迫的姿态去突破这样的生理痛苦的屏障,一但长期训练,你就会意识到这样的形式能让我们保持专注,做大量的事情,我们就不再恐惧这件事情。那很多场景其实都可以应用这一原理,还比如舞台表演,在开始前,我们如果不断的努力的想象我们站在舞台上的表现的、感觉,重复的进行演练,当我们专注于开始前的过程的想象演练的时候,在开始之后则更容易表现的良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