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孩子。我们时常听到,在孟子很小的时候,孟母就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居住在坟墓旁边,孩子只会学到哭哭啼啼;居住在市井上,孩子只会学会叫卖声,呐;居住在学校旁边,孩子整天在朗朗的读书声环绕着。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呆着的地方。
我们没有孟母的格局,胸怀。但我们能为孩子做些什么呢?
我们只是每天一味地督促,该写作业了。别玩手机了。这样行吗?显然不行。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每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思维,想法,认知,以及与人沟通打交道的能力。也就是说,你了解孩子是什么样的人吗?
为什么坐在同一教室里的孩子,在同一老师的讲解下,孩子们有的学习好,有的学习差。有的回答问题快,思维敏捷;而有的反应迟钝,唯唯诺诺。这就是由我们的人格取向所决定。什么是人格,在《天生不同》这本书中,作者是这样定义的。
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自然人一出生也就“天生不同”了。即便给他们冠以相同的姓名、称谓等标识,他们也是不同的个体,在待人接物和行为上也会展现出不同的风格。
《天生不同》这是一本老少咸宜的心理学读物。作者是来自于美国的伊莎贝尔·迈尔斯主孙三代通过对荣格理论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自圆其说”的发明了MBTI理论。
通过MBTI人格测试可以了解你是什么样性格的人?适合用什么样的方式与人沟通交往。从而找到自己的不同之处。
关于人格类型的差异作者给出了
两种感知方式:
感觉与直觉
两种判断方式:
思维与情感
两组偏好:
内倾与外倾
判断与感知
每两种人格维度两两组合就构成了现有的16种人格类型。
今天我们就用感觉和直觉来举例说明。
什么是感觉呢?
感觉型的个体会利用身体的五种感官直接从环境中获取信息。
什么是直觉呢 ?
直觉型的个体会在无意识中对各种外部的信息进行综合和联系, 进而间接的对环境进行感知 。
就比如说,拿教师节送礼物这件事情来说,感觉型的孩子,就会花钱买一些自己喜欢的礼品作为礼物送出。而直觉型的孩子,他就善于观察,从他的观察中,发现老师的兴趣爱好是偏向于哪一方面,把多重信息组合在一起,选出更让老师满意的礼物。
又比如说,生活中常常遇到朋友住院,我们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意,都要买些吃的去看看。感觉型的人,只要我拿东西去看就行了,至于买什么东西,对方是否喜欢或者对方是否忌口,都不会过多的考虑。而直觉型的人,就会留心朋友之前说过,喝奶就会起反应。那在选择的时候就会注意。
我们还是言归正传,从孩子说起吧!感觉型的孩子在老师讲课的时候,不会把听到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相链接。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会把一加一等于二连接起来。因为不连贯性,时间一长,就容易忘记。
直觉型的孩子,因为他们喜欢组合,会把今天的知识点和之前的知识点结合在一起。这样知识的连贯性就会更强。更容易记住。也相当于我们说的内化。
听到这里,不要慌张,有人就会说了,我感觉我家孩子是感觉型的,这种类型的人就不会有闪闪发光的一天吗?当然有了。要想了解更多的解决方法,还得从《天生不同》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