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前面的文章我们知道可以通过四种流构建一个强大的笔记体系,那这一篇我们就继续探讨如何优化打造一个简洁流程化的笔记本体系。
《疯狂的简洁》这本书提炼了一个核心观点,就是0比1更简洁,排除所有的干扰,专注在唯一上面出成果。
那什么是唯一呢?唯一就是极致,就像加里凯勒的畅销书《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专注在这一件事情上倾注心力,才能出成果。
所以不是为了简洁而简洁,而是识别出唯一重要之事,然后聚焦专注,在上面产出成果。
当你深刻认识了简洁,那接下来再优化笔记本体系,以下这张图片是一个事务性和创作性工作融合在一起的笔记本体系。
优化方案第一步优化就是笔记本的构建,要么是英文要么是中文,中英混搭就有些多此一举了,这是要优化的第一点。
第二步优化是笔记本体系,要聚焦在创造出成果上面,事务性工作我可以用标签来替代,所以将工作台和事务性工作去掉,然后放到标签里面。
收集箱主要有两块内容构成:集中收集和零碎收集
集中收集就是为了出作品来积累一些素材。零碎收集就是你不知道这些素材当下它能不能用到作品上面,但是将来或许能用到这个新的作品上面,所以看到一些有价值的零碎信息也可以收集进来
不管是哪种收集方式,建议是建立一个索引表格,然后把零碎收集的笔记结构化。
比如我的零碎收集里面有32条笔记,就是将32条零碎的笔记给它汇总在一张见感思行的表格里面,对这些笔记做一个简单的粗加工。
看到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可以先用见感思行表格做一个简单的粗加工提炼。
印象笔记是可以实现全文检索的,通过表格索引之后,你检索的信息量就丰富很多了。
通过见感思行粗加工之后,对于一些重要的卡片可以再给它进行一个精加工。
精加工的卡片可以把它放进见感思行这个笔记本里面,这里面的卡片不做归档,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卡片它不是静态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你拼接和不同的这个组合当中,卡片也会不断的丰富完善,会生成新的卡片。
知识银行的奥秘就在于复利,卡片的不断的连接组合就是一个复利的过程。你唯一需要回顾的就是这些知识净资产卡片,把卡片通过排列组合把它们变成一篇篇的文章,然后再把这些文章通过一个大纲结构给它组合成新的系列作品。
等你的作品上线之后,完成这样的一个闭环,再把它放入到归档里面。我们把归档分为两种。一种是零碎归档,就是说收集的信息我们给他打好标签,只要找得到就行,然后给它放入到这个零碎归档里面。另一种是项目归档,项目闭环之后我们把项目放到归档里面,当你发现这个项目再也不会看了,那就给它打好标签,放入到这个零碎归档里面。
不管是零碎归档还是项目归档,我们都把它合并成一个归档笔记本。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作品有作品标签了,那其他笔记也都通过见感思行表格汇总到一起,也通过标签进行分类,只要检索标签就可以调取出这些笔记,所以只需要一个归档笔记本就可以了。
晨曦日记是主要记录当天的目标、学习、生活、工作的一些感思,是以天为单位来记录的!
也可以以周为单位来建立一个索引表格,这样的话你记录当天的内容就可以方便回顾前面几天的内容,非常方便。
一个月结束之后,你可以以月为单位,将每周的晨曦日记给它汇总在一起,形成一个《月度晨夕日志汇总》,提炼出每周的关键词,这样就可以清晰的知道你一个月做了什么,
最后你也可以以年为单位,将每月的晨曦日记汇总在一起《年度晨夕日志汇总》,提炼出每月的关键词,这样一年的时光都历历在目。
这样你管理你的晨曦日记就变得非常简洁,你只需要给年晨曦日记打上一个年标签,比如20192020这样的标签,然后给它归档以后你只需要检索年标签,那这一整年的内容都可以通过一张表格来呈现出来。
笔记本体系中还有一个共享笔记本组,你共享给别人的资料或者是别人共享给你的资料,你都把它统一的汇总在这个笔记本组下面,它是一个独立的板块,这个笔记本组主要用于协作,或者是和一群人来共创知识。
到这里我们的收集、创作、归档、共享这样的一个简洁、流程化的笔记本体系就构建好了。
其实一开始我们构建这个笔记本体系都容易把这个事情搞复杂,经过实践发现,只有你识别出最重要的事情,你才能做到简洁,然后减少这些干扰,倾注心力在你的创作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