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
心智模式
很多时候,真正禁锢我们的并不是世俗既定的条条框框,而是我们自己的作茧自缚、画地为牢。很多时候不是世界错了,而是我们看待世界的角度错了!人类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思维,但只是重其内容,而忽视了其过程。盲人摸象,每个人都拍着胸脯说自己是对的,那是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戴维.伯姆说,人在思维时总是以解剖的方式来分析事物,我们通过思维把事物分解成为各个部分,然而事实上世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人们常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是无论是仁者还是智者,他看到的都只是“冰山一角”,摸到的只是大象的一个部分。如何修炼自己的心智模式?
1 、反思。反思实践是心智模式修炼的精髓。反思实践,自古有之,吾日三省吾身,古之学者,常有傍晚、日落之际,端坐在书房,静默中反观自己,倾听自我生命中真实、细微脉动的经历。随着年龄的增长,静下心来与书对话的时候,常常读出自己,发现问题。例如读这本书“温水煮青蛙”“快就是慢”故事的时候,脑中浮现了一个字“静”——静水流深,不急不躁,厚积薄发。对于急躁的我,这份心境的获得即是一份厚礼。宁静致远,系统思考,因为疗法可能比疾病更糟,因为你越使劲儿,系统反弹力会越大;致虚极,守静笃,温水煮青蛙,只有静才能窥见变化;不急不躁,静观默察,因为慢就是快,因与果在时空中并不紧密相连;沉心静气,厚积薄发,相信岁月,暗自生长!
2 倾听。当每一个人的心智模式都有局限行的时候,空杯的心态倾听他人的想法,会让全新的观点成为可能。过去做教研,曾经有过风风火火、想到就马上做的时候,有时有过吃力不讨好,反被人告“黑状”。在实践中渐渐明白,思维模式不一样,行动没有得到大家的支持。在挫败中,渐渐学着万事商量着办。共读计划,与工作室两位导师商量,一位导师提议时间由大家定,果然尊重大家的意见,所有人都如期参加。
团队学习与共同愿景
篮球运动员比尔·拉塞尔在谈到他在波士顿凯尔特人队的经历时说:“在球场外,我们多数人按社会标准说都是古怪的一我们都不是那种与别人混在一起,改变个性去迎合别人胃口的人。然而我们是专业球队,我们的业绩表现既要靠个人的优秀,也要靠我们合作的水平。我们的专长必须是互补的,我们都在努力寻找更有效的联手方法……这就是团队魅力,在简单的加法运算中,产生了1+1大于二的效果;正如七巧板,每一块儿单板都有棱角,然而和在一起就是一个完美的正方形。如何营造好的团队?
1 、共同愿景。人心齐,泰山移。找到“泰山目标”很重要,但是同样重要的是,每个人因为在移泰山过程中,自己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能促进共同愿景的达成。
2、 相互同事关系交往。团队学习同样也是一种修炼,作为教研员,常常需要磨课、带老师参赛,这就是与团队成员的合作。回想这些年走过来,常有过这样的经历,满肚子的想法与新理念,可是却无法实施;又或是满怀憧憬地做一件事情,可却有人说我专断。看到这本书,我有些明白了,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心智模式,因此在一些场合,会极力辩护、执著其中,其他人采取相反的立场,结果两级分化。怎么办?书中这样说,空杯心态,悬挂假设;以同事的态度交往。这令我想起了去年下半年的磨课,是我任教研员以来最舒服的一次合作。
没有一言堂,也不是参赛老师单干,在市教研员陈红老师为我们提出整体思路后,全英语组老师边吃饭边想设计深夜12点我们手牵手下办公室楼,离开学校;为突破教学难点,我们绞尽脑汁在支招,上课老师面露难色,我们只得重新再来。因为上课的是她,呈现教学思想的也是她,若她觉得不满意,我们只能重头再来。一位老师提出了一个思路,只见赛课老师在思考,英语组长就着思路在电脑上比划,看到PPT上呈现的效果图,我们越来越兴奋,赛课老师说,我试试吧!结果,这个片段的设计是本堂课的亮点,那次赛课以圆满告终。回忆那次磨课的过程,就是一次很好的团队学习,正如七巧板,不是某一块板为核心,是劲儿往一处使,是团队每一位成员都在竭尽全力,是在研讨时成员彼此放下架子,真诚而有效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