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经常要面对一些你不喜欢的人或事,让你觉得很不舒适?
你是否有过突然间情绪失控,对同事或朋友大发雷霆?
这是因为你没有主动调控自己的情绪。
《效率脑科学》这本书中,介绍了识别情绪和调节情绪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从容地面对各种可能导致负面情绪的境况。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副教授詹姆斯·格罗斯是情绪调节研究领域的前沿人物。他开发了一个情绪模型,用于区分出情绪产生前和产生后的情况。他解释说,在情绪产生之前,人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选择:情境选择、情境修正和注意力部署。
所谓情境选择,是提前选择是否要进入某种特定情境。比如,小李喜欢设计不擅长销售,他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设计师,而不去从事销售岗位,这就是情境选择。提前做出选择,可以帮助我们规避很多负面情绪。但如果小李认为销售能力对他以后职业发展有帮助需要培养,即使这个情境会让他觉得不适,也应该勇敢去做。
情境修正是,当进入某个情境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修正。比如,小李不得不面对客户销售他的产品时,他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向有销售经验的人请教应对之策;当然,也可以和销售人员一同与客户沟通,以弥补自身不足。
注意力部署,你要把注意力放在何处。比如,小李在面对客户时,要决定主要关注点是什么,是自己说话时的语气、神态,还是关注产品介绍,亦或是环境氛围等等。当你有了一个关注点是,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焦虑。如果做了这些准备还是会焦虑,也可以选择不去关注焦虑。
当我们产生情绪之前,可以使用以上三种方法进行调节,当提前做好充足准备,可以缓解很多不良的情绪反应,如焦虑、发怒、冲动决策等等。
但有时,我们不得不面对某些情境,导致产生不良情绪,就需要用下面的方法。
一旦情绪产生了,你只有以下三个选择:一是释放情绪。第二个选择是压抑情绪。
第三个策略涉及认知上的改变,即用不同的眼光来看待它。
释放情绪就是把情绪发泄出来。比如,你感到委曲时哭泣,被无端责骂时给怒怼回去。适当发泄情绪有利于让自己心理舒缓,但过度发泄反而会起到负面作用,让自己更加生气或悲伤,而且别人会认为你比较情绪化,对你敬尔远之。
压抑情绪就是控制自己的感受,不把情绪显化出来。这种方式也是有利有弊,适当控制情绪,有利于人际关系和谐;如果过度压抑,时间长可能会让自己内心受到伤害,严重的会造成心理扭曲,而且也会给人城府深的印象。有的人还会压抑很久突然爆发出来,让对方难以接受。
以上两种反应都不解决根本问题,而且还容易产生惯性,也就是当第一次、第二次使用国这个方法,以后遇到类似问题可能还会采用同样的方法面对。
第三种应对方法是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比如,当别人责备你时,如果别人说的是对的,就虚心接受改正错误。如果对方说的不正确,你可以想对方可能对你有误解,这时就要向对方耐心解释清楚;如果你认为对方是无理取闹,甚至可以不屑一顾,把对方的反应当做一场表演,你看戏而已。总之,就是要改变旧的认知,换个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情绪来时,往往是下意识做出过激反应,于人于己都不好。在情绪发生前,应该避免进入会导致负面情绪的情境,或者提前准备应对方案;当情绪发生时,也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用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也可能一个微笑就能改变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