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创作是印章艺术作品产生的途径和方法,是印学工作者艺术实践的最主要内容。印学的文化,艺术价值、社会价值都要在印章的创作实践中予以解决。要实现印学艺术价值的最大化,就必须从印章创作的各个环节努力实践印学艺术的本质要求。塑造典型的有强烈艺术感染力和文化艺术价值的印章艺术形象。对社会生活中的事物、现象、思想感情表达出印学工作者的认识、分析、判断和态度,积极地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
在印章创作中要抛弃封建文人遗留下来的,那一套无所谓的自娱乐和满足于个人玩弄“不问人是非”脱离当前时代的消极错误思想。积极投身社会文化建设中,以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按照时代精神,群众的需要和历史的发展方向,肩负起印学艺术发展的责任和社会文化建设的义务。充分运用印章的各方面条件和优势反映社会生活,选择真实有益的现象和内容,保证真情实感,言之有物,而不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与个人患得患失的无聊情绪。
艺术作品的主题是指整个艺术形象语言在表达上的高度统一,而达到一个思想、内容、情感鲜明突出成为整个作品的领袖和主宰。这是艺术创作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必然方法,作为艺术作品印章艺术形象必然要求有一个主题,而且应当是鲜明突出的,是全印的神髓。无主题或主题不明确的印章作品,它的艺术价值、社会文化价值和作用必然是模糊的,其力度和深度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甚至仅能发挥一点审美作用。这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印章艺术创作的普遍局限。这种状况是历史的发展规律和时代的认识水平造成的,并不是印学不可改为的状态,相反却是必须改变的。从印章最初的工匠实用工艺制作到文人对印章审美价值的着意追求,再发展为印章主题鲜明的思想感情表达是印学发展的必然过程,也是一切艺术必须经历的成长过程。这每一步的发展都会使印学发生一次质的飞跃,在社会文化中发挥出更大的艺术价值和作用,因而也是印学工作者要努力促成和实现的工作。
印章艺术作品的主题思想与一切艺术的主题一样不是预设的或抽象的。它是艺术工作者在观察和实践中的亲身感受认识,经过思想提炼反复修改得到的。客观事物和现象对艺术工作者的思想情感产生影响,为了表达这一感受他首先要从复杂的现象中分辨出主要的关键的事物。运用艺术规律增加、删除部分形象,使感受认识表现的更加突出鲜明成为整个艺术形象的主心和主题。保证在欣赏中使这一感受认识被人们接受并产生艺术共鸣。
在主题的提炼过程中自然就产生出与之相应的典型形象。然后结合印章的客观条件和特点,充分运用印面、边款、印钮等有限形式的表现力,进一步推敲补充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印章艺术品的构思。这样也就完成了印章艺术创作的酝酿准备,使印章艺术形象成竹在胸。印学的艺术价值、社会文化价值以至具体的刻制方式,都要在此时明确地解决,以保证最终创作出的印章作品的艺术完美与价值。要将一个艺术构思实现为一件印章艺术作品,就需要印学工作者运用印章制作的具体材料和方法将它表现出来。
印章创作的材料除叶蜡石类而外各种铜、铁、金、银等金属、犀角、象牙、宝石、竹木等都可以采用。它们的分别只在于创作中要根据具体的材料物理性质和刻制特点,选择适宜的表现内容和刻制方法、刀具。在刻制方便、性质稳定持久、表现力丰富等综合性能上,目前以叶蜡石类最为适合,其中以青田、寿山等地出产的石料为佳。在运用不同产地和质地的印石进行创作时,也要根据石材的具体情况作一些因地制宜的调整。只有印石易于表现的效果才能在创作中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准,印章的效果最终不会超出石材的物质极限。在创作中充分发挥印石的效果,不但可以更加突出表现作品的主题和内容,还能通过印石的特性实现印章的金石韵味丰富印章艺术形象。这是印章的形式赋予印学的一个固有的独特美感基础,应当充分地发挥运用,这是实现印学特殊魅力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