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结束之后,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做好家访记录。学校层面,要建立家访资料基础台账,每学期对家访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至少 1 次,学期末将家访记录汇总成册归档,便于形成学校的家访总结,利于新旧班主任的工作交接。作为班主任,我们要认真做好家访记录,对走访情况、发现问题、解决办法、处理结果等要有详细记录;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时代的特点和优势,建立家访数据库,实现家访内容的可存储性、可读性。
1.班情总结
家访不仅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深入了解孩子和家庭的方式。家访的目的是否达到,还需要教师持续跟进与观察学生的表现,与家长建立长效的家校共育机制。
家访后,教师要及时填写家访记录,完善家庭信息,如:家庭环境、家庭结构、父母信息、亲子关系、孩子存在的问题、家长需求,以及家庭教育的指导内容和相应的教育效果等。根据这些资料,老师应该制定出综合教育解决方案,针对孩子的特点和需求,提出具体的教育建议和指导措施。老师也应该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及时反馈孩子的在校表现和进步情况,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2.学生情况梳理
第一,家访后,教师要再次联系家长,通过电话回访、微信联系等方式做好跟踪追访,保证教育的长效性。如:了解家长采取了哪些改进措施?学生有哪些变化?以便教师据此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
第二,家访结束后,家访教师要针对家长反映的意见和建议作进一步研究,根据家访情况对学校工作提出有见地的建议;将家访结果与其他任课教师进行交流,共同研究促进学生发展的具体措施;关注学生或学生家庭的特殊情况,及时跟学校报告反馈。
第三,教师需要将家访后学生在校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全方位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和改变。以便家长采取相应的家庭教育方式。
第四,通过梳理学生情况,班主任还可以看到自己的育人成长轨迹,对班主任的专业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