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 见
刚才听了来自贵阳市三个不同地区的三位老师助学分享,让我看见清镇市太平小学52岁王贵菊老师积极拥抱互联网,没有因为所谓的老了拒绝接受新事物,而是通过不断的学习,把优质教育资源带给所任班级的孩子,努力让自己班级的孩子站在优质均衡的起跑线上。让我们看见一位临近退休的女老师,把这种新的教育方式用于自己的教学中,给自己班级的学生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三尺讲台上站了35年,经历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到一台投影仪再到今天的互联网教学,见证了教育方式的变化。
因为互联网+教育,同时也让我们大家看见了乡村教育战线上还有许许多多像修文县久长镇金桥小学的张香老师、开阳县龙水小学马丹老师,默默耕耘在乡村一线,总是想着把最好的给自己的学生。
遇见互加计划,让咱们乡村的孩子通过一根网线,一台班班,一个摄像头,看见了外面的世界,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乡村学校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开足开齐课时,和全国各地的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因为互联网+教育,山村的校园有了歌声,有了色彩!
互联网+教育,不仅让学生看见外面的世界,也让老师看到了未来。老师们看到外面的同时,也让老师们被看见,就像咱们开阳县南江乡中心学校的陈莉老师,新隆小学的刘应祥老师,修文县实验小学的齐瑶老师,谭心源老师,久长镇中心小学的杨元伟老师,清镇市太平小学王兰老师,站街镇中心小学的詹娇凤老师,沙鹅小学的刘丹老师等等,相信这些曾经都是“三点一线”模式的老师,因为互联网+教育,被大家所熟知。这些老师除了担任本地区的助教外,还担任咱们贵阳市互加计划助教,经常出现在大家的视线中,优秀打卡榜单上经常也有他们的名字,成为贵阳市互联网+教育的网红老师。当然还有许许多多的老师的名字被大家熟知,是从他们的课后打卡和简书的撰写中被大家看见。不仅看见了老师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还看见了老师付出心血的背后孩子们眼睛里闪烁的光芒,更看见因为大家的改变,带动了学校的发展,推动区域学校的发展,整个教育生态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许许多多的老师已经成了一个地区或一个学校的代言人,在互加计划美丽乡村网路公益的平台上,如果提到詹娇凤老师、王兰老师、刘丹老师,马上在大脑中闪现出来的就是贵州清镇,提到齐瑶老师、谭心源老师联想到修文实验小学,陈莉老师、刘应祥老师当然就是开阳县互加计划的代言人。
为了让大家的努力与付出,让更多的人看见同时,今天再次给大家培训一下课后打卡和简书的撰写。
第一,课后打卡。
1、照片的拍摄,横屏拍照。视屏也需横屏拍摄,视屏的时长在15秒左右。
2、拍照内容包括课前简单清晰的黑板布置,课中孩子们的参与学习情况,课后成果展示等。
3、文字内容描述,可以从多角度去描述。
第二、简书的撰写(只收录关于互联网+教育的文章)
1、标题的确立。小标题、大文章。题目比较吸引人。切忌大而空。
2、文章内容要聚焦,紧紧围绕主题进行。
3、好文章都是修改出来的。文章写好后反复修改(未修改好的文章自己设为私密,写好了再进行公开),先过自己的关卡,自己都觉得差不多了,再进行贵阳互加专题投稿。
4、一篇简书中的图片不能超过三张,而且图片的内容要与你的文字叙述内容相关联。图片的作用辅助文字说明,严禁图片扎堆。
5、简书的收录。
咱们贵阳市的互加计划计划简书专题有专门的管理团队,只有符合以上1—4要求的简书才有机会被收录,之前投稿的不符合的文章将在近期被清理,因为本专题文章有市教育局领导一直在关注,最起码要符合基本格式和要求。大家可以把曾经投稿的文章进行一次修改,修改后会自动更新。好文章,我们会往全国乡村教育平台上推送。
希望大家给自己创设一些被看见的机会,也希望大家都被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