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勤勇
状态:连载中ing
引言:人生之海,浪花翻涌,随手掬捧几朵,泼向脸庞,沁入心脾!人生之花,漫山遍野,随手采撷几瓣,抛向天空,缤纷飘扬!人生之路,千条万里,随步踏向远方,排山倒海,景色不断!人生之情,恩爱痴恋,随思渐入佳境,信手写来,刻骨铭心!
《第51章》
郑静的好友王红萍——董主任的书好棒!打赏应该的,期待你下一本书呢[愉快]
董向荣应建伟伉俪——董主任,业务水平超高,诊断病情拿捏精准。我认为:相信一家医院,相信一个医生,不能心存侥幸,自欺欺人的行为太幼稚,再后苦果自吞,怨谁?董主任~我佩服你的精湛医术,赞叹你的专注力度,为了病人,把自己置之度外,你的敬业精神让人感动,遇见是美好的![微笑][微笑]
张建湘——记忆力惊人,文采亦超群。断想又随想,下笔如有神。[强][强][强]
好汉不提当年勇,梅花不提前世绣。语出清•周希陶《增广贤文》。意即:真正的英雄好汉,是不会在人们面前夸耀自己以前是如何英勇的。真正的成功者,是不会吹嘘以往的成绩的,他们总是能够保持谦虚的态度和永远前行的进取心。
众所周知的一种说法,那就是老年人喜欢回忆过去,大体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回归心理或者忆旧心理,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机能的下降,容易对过去产生怀念和留恋,同时通过回忆往事来寻求心理上的平衡和安慰。有时,甚至能够给予他们力量和勇气去面对现实中的问题。一种我啥风浪没见过的气场。
其次,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老人们通过回忆和叙说自己过去的成就、成功和经历、经验之类的,来重新感受自己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有效提升自尊和增强自我效能感。
第三,能够起到与生命圈中的人建立更紧密的联系的作用,通过分享自己的回忆和故事,来增进生命圈中的人物之间的了解和亲密程度。
第四,能够对历史和文化起到承上启下的传承作用,作为历史的见证者,老年人的回忆中包含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文化遗产,可以让生命圈中的人更好地了解和熟知历史的发展轨迹和社会的变迁过程。
还有,还有,很多很综合很复杂的一些原因。每个人的习惯、角度和出发点不一样。
董哥现在是老年人了,人人皆如此,无一例外,无法阻挡的,必然进入的,人生生命的最后年龄段,所以,董哥老是提及和讲述往事,跟普天下的老年人差不多,哈哈。董哥呢,称不上好汉,甚至称孬人渣男海王之类的更合适些,嘻嘻,因为做好汉累,做混混易。而且也没啥当年勇可提,鸡毛蒜皮更称不上勇。
不过,我看人人都差不多,不一定都非得是老年人不可,扯着扯着又扯到当年去了,这是本能。因为大家习惯于扯自己熟悉的事情,你过去经历过的,就算,原来是道听途说的也好或者通过媒体获取的也罢,那也是既往的,你曾经思索过的,你才会更熟悉一些,扯熟悉的总比扯无稽之谈要来得自然来得顺畅来得得心应手些。当然,我们也扯现在的,话题不可能不针对现如今呀,毕竟跟生活工作家庭事业密切相关。只不过呢,扯当年的更好扯,因为与现时生命圈中的人大概率没啥利害关系,更容易扯,扯的更自然更肆无忌惮更没有后顾之忧一些而已。扯现在的,如果跟身边的人有观念利益理念的偏差,容易产生疙瘩隔阂矛盾甚至反目,所以很显然,不是老年人也喜欢扯既往。
那扯不扯未来呢?不太扯。未来充满变数,谁想那么遥远干嘛,不现实,好累。扯得不对呢,又白扯,还闹笑话之类的,而且扯未来的话,可悲可恶可怜的是,绝大部分终究会扯得不对。目下过得都有些吃力、难受、很勉强、一般般、还行、过得去。扯未来没意思。我又不是预言家,更不是科幻作者。我还不喜欢痴心妄想,更不喜欢信口龇黄、信口开河、胡说八道,胡编乱造。我也不想活在虚幻里。
呃,董哥,你的《生命断想》终结篇第160篇不是扯了未来吗?呃,兄弟,你看书还真仔细哈。我跟你说,生命断想这个话题不扯未来不可能呀,尤其是终结篇,不打个哑迷怎么收场呢?相对于三十七万字来说,占的份量可以忽略不计。
看过董哥写的东西,或者听过董哥扯过淡的,都有种感觉,那就是董哥真能写真能扯,没完没了的,一发而不可收拾。内镜中心的人都知道,有时候董哥凌晨三四点醒来睡不着了就开写,没个三五千字根本就刹车不住。
叽喳一号种子选手赵秀丽美眉说,董主任,你肯定有神经病了。呃,我也感觉我确实有那么一点。因为被写作思维写作构图写作畅想搞得有点生物钟紊乱了,想起来或者顿悟了就得写,写下来了才安心,否则,待会打岔了,注意力重心转移了就忘了,或者还得去竭力追思,重新排序,这是一件非常搞脑子的事情。生物钟紊乱那可是舒缓的不知不觉的非暴力非疲劳非中毒非疾病的第一位猝死原因。如果董哥哪天突然撒手人寰了,我告诉你,没有别的原因,就是生物钟紊乱导致的。
徐细梅三番五次跟我说,董主任,你就辛苦一下,把任彩英如此神奇抢救成功如此神速获得恢复写一下呀。你要知道,那可是气若游丝命悬一线的重症胰腺炎呀,在我的生命中,我是第一次见识,真切地第一次见到。呃,徐细梅,别说你,即使董哥自己也是第一次亲手缔造,也惊掉了董哥自己的下巴。
那时候,以及现在,奥克斯集团有几种印刷精美的图文并茂的内部刊物。浙江大学明州医院还有专栏专刊。因为拓展业务和扩大宣传面的需要,《宁波晚报》等市级刊物也是有特约记者的,只要愿意,付梓印刷发行那不在话下。内部刊物的编辑主编等,还曾多次向我约稿。
我跟徐细梅说,我不写。说的次数多了,我就说,还没构思好,或者说没啥写头,因为没啥了不起,本该做的事情而已,有什么好写的,或者说,再看看吧,给双方一个台阶下。内心其实是想写的,不是出于显摆炫耀的缘故,而是觉得旁路故事,启示众生,也许有些借鉴意义呢。但终究还是没有下笔。
原因很多很复杂,首先,董哥不是名家大咖,只不过是个卑微末流无名小卒而已,写了没人屌,底气不足。其次,指南上没有这个搞法,检索资料也没有这个方法的记载,就算成功了,也充其量是个个例而已,虽然,对于任彩英这个个例有意义,但是,无法确定其有普遍意义,如果有正史野史的说法,这个就只能勉强算个野史罢了。写了怕闹笑话。董哥虽然脸皮比城墙厚,但是,能够不被人看笑话就尽量不惹事。再次,如果要推广或者证明其具有普遍性,那得有大量临床试验和总结,得由倡导者发起和组织进行,哎呀呀呀,董哥一生最厌烦厌恶这个事情了,糟心的繁琐,别说生物钟会被搞紊乱,董哥这种学渣来搞这种精明精致精确精细的玩意,我估计我的整个神经系统都会被整崩溃!董哥没有金刚钻,不可能也无法揽这个瓷器活。
一晃十二年过去了,而且,主人公任彩英也已经作古很多年了,尘封的记忆和历史又被《生命随想》打开,董哥才在非医疗范围的《生命随想49》以杂文杂谈的形式写出来。徐细梅也许已经忘记这件事情了,即使到现在为止,她都不知道董哥当时为何一拖再拖,扭扭捏捏的就是不写,还不停地非常明显地假惺惺地应付应允她。徐细梅是港澳帮的活跃分子,工作现在已经变迁到了宁波市中心血站,肩负起更加神圣的使命去了。董哥当时的麾下张排旗,也早已去到西安唐都医院的消化内科大展拳脚去了。按当时的人员组合,那就是只剩下董哥一人在风中了,但没有凌乱,因为董哥依然镇定自如地,奔忙于浙江大学明州医院这片城市之光的辉煌灿烂的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