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是我心中的大神,但他的书我没有读多少,有点叶公好龙的样子。为什么没读多少呢?主要是古文功底比较浅薄,思维逻辑不够深刻,很多地方都读不懂。不过有关他的传记,不同的版本我倒是读了一些,不知不觉间就升起了仰慕之心。围绕在王阳明身上的趣事典故很多,他也说了很多格言警句,比如说“知行合一”、“致良知”、“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也定,动也定”、“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人但得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便是圣人”,等等,读来都觉得非常有道理。
今天我想主要谈一谈“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也定,动也定”这句话,因为我觉得它跟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紧密相关。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大意是:人应该通过经历各种事情磨练自己,才能立足沉稳,才能达到“无论动还是静,都能保持心中沉定”的境界。王阳明告诉我们,入世做事才是人生修行的最好法门。因为如果心不静而躁动,这些躁动就会在做事时被充分地激发出来。而要把事情做完、做好,就势必要尽量调伏自己的心、耐住自己的性。而这,正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
我个人觉得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沉稳沉定”,也就是面对外界的风吹雨打时,能够内心一片安宁,那是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以前的好多文章当中,我曾经把沉稳、胸怀和眼光看着一个男人应该具有的三种基本品质,并且把沉稳这种品质放在第一位。往往一个人能够做到沉稳,他的内心是安宁的。我们都听说过杨绛的这么一段话:“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所谓的淡定和从容,其实与沉稳和安宁意思差不多。
王阳明说:如果你想做到沉稳与安宁,正如古语“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你就要不断的去修行,而做事是最好的修行方式。当然这种做事不是被动应付、敷衍塞责、重复机械的去做事,否则一千次一万次也不会有长进;自己的内心要有一定的标准,甚至是奔着一个完美的目标而去的,并且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绞尽心力、穷尽办法、磨尽脾性。等到某一天到了某个阶段,突然就会发现整个人谦逊下来了,内心也安定下来了,“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得到显现了。
网上有这样的一句鸡汤语──“人世间的一切遇见,都是修行”。我读了以后,并不以为然。世间的事遇见的多了去了,难不成遇见了就会产生化学反应?只有遇见以后并很好的处理它,从中得到经验和教训,并以之不断地让自己得以完善,那才叫修行──真正的修行是完善自我。从这个意义上讲,王阳明说的话相比那些鸡汤语而言,不知道高到几个层次去了。而我们要做的是,认真领悟圣人之言,并笃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