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伙伴共读第54天】
今天接着读骆宾基的《幼年》。作者的描写好细致,如果没有一颗敏感的心灵,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多少生活趣味也会随时间消逝。
我一边看,一边忍不住在脑海里放电影,因此看得很慢:中国北方的雪景,二三十年代的物件;大人们一边倾心交谈,一边应付小孩纠缠的神情、动作……甚至仿佛看到了小时候见母亲纳鞋底时的情景。
晴朗的冬日,阳光撒在屋门外的场地上,母亲和婆、婶们一起,一边聊着天儿,一边把针放头发上磨擦后,使劲扎进厚厚的鞋底,针还剩一半穿不透,再拿银亮的顶针抵着针尾,双手拇指拼劲儿下压,等针尾全没进底面了,最后在反面捏住针,手指似乎一顿,快速把针揪出,这一针才缝好。刚浆好的鞋底是胖乎乎的,表层摸着有点软,等针脚渐密,直到完工,鞋底上就剩下一些小空隙鼓出一丁点儿一丁点儿,整个鞋底硬梆梆的,用手掌抚过去,手心痒痒的。
【阅读记录第284天】
2017.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