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孩子每天都有繁重的学习任务,还要面临升学的压力,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是很难完成学习任务的。所以,父母平时除了给孩子提供合理的饮食,以补充营养之外,还要多让孩子参加体育运动。
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孩子爱上运动?
第一:多看体育新闻。
父母在看体育新闻的时候,也可以带上孩子一起看,以此培养孩子对体育的兴趣。
比如:举世瞩目的奥运会,是体育赛事的盛会,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看,给他讲解比赛中的一些规则,让他学习体育健儿顽强拼搏的精神。
当中国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带着孩子一起唱国歌,这些都能让孩子尽情欢呼。
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孩子了解体育不仅是日常的跑步、广播操,它也是一门学科,和语数外同样的重要。只有通过刻苦锻炼,掌握技巧后,才能获得好成绩。
当孩子对一样事物缺乏兴趣、意兴阑珊的时候,并不是他不热爱,可能是由于他的不了解。为什么有些孩子喜欢踢足球,因为他本身就非常喜欢一些足球的顶级联赛。当孩子通过收看新闻,对体育有了全面的了解之
后,兴趣也就慢慢上来了。
第二:父母陪着孩子一起运动,而不是看着孩子运动。
《放学后》里有个小胖墩,父母想让他多运动来减肥。于是在吃完饭后,妈妈就给他定指标:跳绳60个,跑步半小时。而妈妈呢,就拿着小棍子站在孩子的旁边看着他运动,小胖墩越跳越没劲,越跳越敷衍。
在独自面对的镜头的时候,孩子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我一个人做运动的话,我会感觉很不舒服,因为他们(指父母)就是完全在旁边打酱油,就是瞎弄。”
监督孩子运动就像陪孩子写作业,人都是天性追求自由的,当它变成一项被监督完成的活动,让人感到不自在时,那么其中的兴趣就会荡然无存。
如果父母能陪伴孩子一起运动,比如:把运动换成球类运动,或是合作一起跳长绳,这样都能大大地提升孩子运动的兴趣。
当然,在陪伴孩子运动的时候,也需要一些小技巧。首先要对孩子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其次,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要尽量给孩子制造愉悦感和成就感,也就是前面说的“自我实现需求”。
哪怕一开始他做的并不好,也不要制造他的失败感,这样他才能克服本身的惰性,坚强自己的意志,把运动这个习惯坚持下来。
第三:定时定量的运动,防止产生反效果。
有些家长喜欢让孩子早锻炼,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孩子在锻炼后,会产生疲劳感,直接影响上午的学习。所以,让孩子锻炼一定选择合适的时间,比如饭后半小时可以做操,饭后一小时可以进行一些慢跑、非比赛性的羽毛球活动,饭后一个半小时才能进行激烈运动。
如果没有注意孩子的运动时间,短时间内看不出效果,但是长此以往,会对身体产生不良的影响,比如说胃病等,因此我们要教导孩子科学锻炼。
第四:帮孩子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
运动项目很多,各有各的好处,父母帮孩子选择运动项目,一定要根据实际条件来进行选择。
1、根据孩子的身体条件选择。孩子的身体条件好,父母可以鼓励他选择一些运动量大的项目,例如打篮球、长跑、踢足球等等;如果孩子的体质弱,则可以选择像散步、打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量小的项目。
2、根据客观条件选择。在选择运动项目的时候,父母要考虑到场地、气候、器械等客观条件。例如,寒冬腊月让孩子去游泳,附近没有足球场,却鼓励孩子去学足球等等,都是不现实的。
3、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一定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兴趣,因为是孩子去运动,这点非常重要。
父母不仅要意识到运动对于孩子的重要性,更加要陪着孩子一起运动,当孩子的伙伴、教练、裁判,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爱运动的父母,才会培养出爱运动的孩子,让孩子在运动中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