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生物学研究者和临床工作者常常研究脑内结构异常、生化过程以及基因影响。脑是一个复杂的器官,各构成部分相互联系,维持一种精密的平衡。化学信使,即神经递质,或其组织的微妙变化,都可以产生显著的效果。遗传因素、脑损伤或感染是这些改变的几种原因。
7、心理学取向关注心理或社会因素在引发心理疾病中的作用。这些方法把个人经历、创伤、冲突和环境因素看做心理障碍的根源。
8、心理动力学模型认为心理病理的原因位于个体内部。个体尝试用压抑和否认等防御机制,逃避由于动机冲突引起的痛苦和焦虑。防御可以被过度使用,以致歪曲现实或导致自我挫败的行为。个体可能把大量的精神能量用于对抗焦虑和冲突,以至于所剩的能量过少,而无法为个体提供一个充实和满意的生活。
9、行为可以在不同的文化中以不同的方式解释:某种特定类型的行为是否会引起个人的适应问题,部分取决于该文化背景如何看待这种行为。从病原学的角度看,人们生活的特定文化情境可能帮助我们确定,在特定环境下何种心理病理学或某亚型容易被引发。
10、当代心理病理学的研究者越来越多地采用交互论的观点,精神疾病被看做各种生物学和心理学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例如,遗传基因可能影响一个人的神经递质水平或激素水平,造成个人对心理障碍的易感性,但是,心理或社会应激的存在或特定的习得行为使心理疾病得以充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