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我是沐枫
2024第50/100篇原创文章。全文1598字。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课题分离”的故事,保证让你听得津津有味,还能学到不少干货!
最近,我有幸在一个写作社群里担任了“领航员”这一角色,简单来说,就是点评作业和催大家写作业的小组长。
在活动展开之前,社群的“船长”(即活动组织负责人)向我强调了课题分离的重要性。
她提醒我,不要因为组员未能完成作业而陷入内耗,我对此表示理解,因为我自己踩过课题不分离的坑。
想知道我怎么跳出这个坑吗?
继续往下读,你会发现,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作业的故事,更是一份让你从此告别内耗,轻松享受生活的“懒人秘籍”。

1、课题分离:一场心灵的革命
课题分离,这一概念源自心理学家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阿德勒认为,个体应明确区分哪些是“我的课题”,哪些是“他人的课题”,并各自为自己的课题负责。
简而言之,就是“你的课题你来负责,我的课题我来负责”。
就像“船长”跟我说的,作为领航员,我的课题是点评作业和提醒大家写作业,而组员的课题则是好好写作业,对自己负责。
这一理念看似简单,实则深刻。
如果我们把这两个课题混为一谈,就会产生内耗,导致效率低下,甚至影响心情。
所以,课题分离就是一场“责任大革命”,让我们每个人都学会守好自己的“责任田”,别老去别人的田里瞎忙活。

2、课题分离的实践经历
回想起我的领航员经历,之所以能较好地实践课题分离,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过去的一段相似经历。
早些时候,我曾担任过一个小组长,那时的我,对于督促组员完成作业过于热心,几乎每天都在追着没完成作业的小伙伴。
结果呢?非但没被感激,反而被嫌弃啰嗦,我自己也累得不行,心情和状态都受到了影响,甚至一度留下了心理阴影。
但如今的我,已非吴下阿蒙。
我学会了如何明确区分自己与组员的课题边界,各自承担起应负的责任。
作为领航员,我专注于提醒到位和用心点评;而组员们则自我督促,认真完成作业。
在最近一次加入写作社群时,我仅建立了小组群,并未私下添加组员。
在群里,我仔细点评每一篇文章,并将点评逐一发送给组员。
对于未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同学,我会在群里进行提醒,但不再私下催促。
结果呢?虽然仍有拖延现象,但所有组员最终都完成了作业,而且质量一次比一次高!
这便是课题分离的魅力所在。
它教会我们放手与信任,让每个人在自己的课题中自由成长与进步。
同时,它也促使我们更加专注于自己的课题,从而提升了工作效率与生活品质。

3、课题分离的乐趣:孩子成长的新视角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时常运用课题分离的原则。
比如说,在孩子四岁时,我就开始培养他独立洗澡和刷牙的习惯。
这是孩子需要承担的个人课题,而我的责任则是教会他这些基本技能,并在他初步实践时进行检查以确保正确执行。
采用课题分离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其实挺有意思的,效果也挺好。
孩子开始自己负责洗澡刷牙这些日常小事,慢慢就学会了自理,自信心和独立性也都有所提升。
他现在对自己的身体挺上心的,这对他的成长很有帮助。
对我来说,课题分离也让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我不再像以前那样什么都管,而是变成了孩子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这样一来,我不但感觉轻松了不少,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更和谐了。
而且,课题分离还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律性。
他现在明白,自己的事情得自己做,不能总是依赖别人。
这种责任感,我觉得对他以后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
4、写在最后:课题分离,让生活更美好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你能对课题分离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课题分离不仅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它让我们学会了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课题边界并各自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里只有当我们真正学会了课题分离才能更加轻松地前行更加自由地生活。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感谢你的阅读。
---END---
如果文章对你有启发,希望你在右下角点亮【赞+在看】,给我一些鼓励。
如果你也遇到成长的烦恼,欢迎你关注我,加入成长岛。
我每天都会更新,让我陪你一起进步,一起追寻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