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也有些日子了,在家里翻阅以前的书籍,无意中发现了在书柜角落的一本名为《阿Q正传》的书。突然想起这本书是高三同学送给我的生日礼物,介于高三学习任务繁重,便把这本书丢在书柜里,没有翻阅过。说来确实惭愧,高中毕业之后看书也把这本书排在了后头,导致暑假也没有打开这本书。但最终我还是如愿以偿的看完了这本书,同时心灵也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鲁迅一直影响着一代一代人,无论现代还是旧社会。他的文笔一向犀利,犹如刀剑一般锋利,直击社会弊端与黑暗。从高中我们就开始接触鲁迅的文章,说实话,我高中最讨厌的就是鲁迅的文章。一是因为他写的文章多是抨击社会现象与讽刺社会弊端所以显得没那么有趣,二来他的文章深奥不容易看懂做题太无味。但现在耐下心来看却发现也别有一番趣味,迅哥儿善于抓住人的性格特点与神态描写,特别是在骂人方面能做到不动声色着实让人佩服。他从小希望能治好百姓的疾病,直到长大才发现中国人该治的是心病,所以他弃医从文,希望可以通过文字来激发中国人民的危亡意识与团结精神。
这本书由许多鲁迅亲身经历的故事组成,以第一人称为写作视角,给人一种真实可信的感觉。书中最让我影响深刻的三个故事,一个是孔乙己,一个是药,最后一个则是阿Q正传。
孔乙己这则故事是高中遍开始接触的文章,还记得高中看这篇文章时只觉得孔乙己可怜,现在再次阅读才知道迅哥儿想借孔乙己的案例来讽刺的社会现象。面对孔乙己的落魄生活,大伙们只是一味地嘲笑与讥讽。也许孔乙己那种小偷小摸的行为确实不值得同情,但当代人的那种冷漠与无情却如同在他人伤口上撒盐一般。孔乙己与另外一篇文章——幸福中的祥林嫂一般,在世时成为别人茶余饭后谈笑的对象,死后如同从未来过一样被人们遗忘。这不仅仅是这两苦命人的命运,在那个被阶级压迫的时代,多少人无法生存,又有多少人遭受封建思想的毒害。人们害怕落得和孔乙己一样的下场,极力地表现出与阶级相符合的气质,却不知道他们也许就是下一个孔乙己……
药,相比身体,更迫切地应该要医治百姓的心。在儿子小栓患有肺痨的情况下,华大妈夫妇俩拖关系用所有积蓄偷偷弄来了带血的馒头,那个号称包治百病的血馒头。官僚为了最大限度的牟取利益,编造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谎言使百姓信服。人们在封建思想统治下没有自己的思想与意识,在现在看来这个带血的馒头是多么地荒唐可笑啊,竟然还被奉为宝贝一样珍视。说起被封建思想折磨的典型人物便是祝福里的主人公——祥林嫂了,丧夫后丧子,进而沦为脸上削瘦不堪,黄中带黑,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的乞丐,最后在新年的祝福声中默默死去……
文章阿Q正传中主人公阿Q应该属于那种苦命受人欺负,同时自己得势了就欺压别人的人。他受比他有钱有势的人的辱骂与殴打,同时又转而辱骂殴打那些比他身份还低的人。阿Q在人们眼里犹如臭虫一般,人们嫌弃他甚是打压他。当听说他进城换了一身模样时大家便托他带各种未庄没有的东西,连一开始欺负他的赵太爷也和声和气地对待他。纵观来看,阿Q也是社会封建社会的受害者,大家都附和地主阶级的观点,同样当他自己得势时便也想压迫别人,学着地主的姿态伪装着不属于他的模样。最后阿Q被枪毙而亡,至于舆论,在未庄是无异议,自然都说阿Q坏,被枪毙便是他的坏证据;不坏又何至于被枪毙呢?而城里的舆论却不佳,他们多半不满足,以为枪毙并无杀头这般好看;而且那是怎样的一个可笑的死囚,游了那么就的街,竟没有唱一句戏:他们白跟一趟了。从这一天以来,他们便渐渐的都发生了遗老的气味……
可能是因为年龄的增长,现在也逐渐喜欢上了鲁迅的文章,他的文章有深意更耐人寻味。他看到的中国旧社会的黑暗和迂腐,用尽他的一身试图去唤醒被封建思想蛊惑人心的百姓们。他被封建官僚打压,被当地报社抨击,但仍然像一个巨人一样毅然决然地支撑起唤醒中国民族心和凝聚力的旗帜。鲁迅先生虽逝,但其灵魂和精神却镶嵌在他每一个文字作品中……先生曾说,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灭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才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只能去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