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这个职业是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终身学习者的。一个教别人读书的人,一个教别人学习的人自己却不读书,这可能是中国最滑稽怪诞的一件事情。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言语无味!”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汉朝的学者刘向说过一句话:“书犹药也可以治愚”。
课堂教学的广度,取决于教师教学视野的广度;课堂教学的深度,取决于教师教育思想的深度;课堂教学的高度,取决于教师道德情操的高度;课堂教学的厚度,取决于教师文化积淀的厚度。我感觉主要就是看他们是否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读书?教师生命的常青在于读书。
树用年轮来记录沧桑,那么人用什么来记录沧桑呢?用文字,因为文字的生命,比人更长久。没有一点记录,那么我们用什么来证明,我们曾经用来过这个世界,曾经活过、爱过?一个写作者,我感觉他最大的幸福,就在于他能够让往事在文字中永在,让生命在文字中重现。“写下就是永恒。”虽然我们的一切可能都会很快地消失,在某种意义上他是永恒的。
每一个人都不能延展自己生命的长度,但是可以增加自己生活的高度,可以丰盈和延展自己生命的厚度、宽度。而写作是最好的方式。通过白纸黑字,我们可以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穿行,可以同时抵达此间和远方。此间是使人留恋的,远方是诗人牵挂的。
用写作改变我们的职业状态吧!每个老师,站在讲台站上讲台,可能一教就是二三十年。在这二三十年的工作时间里,每个老师可能要上数千堂乃至上万堂课,第一堂和最后一堂,公开的和私下的,肯定是不一样的。甚至可以说这堂课和上一堂课也是不一样的,自己的这堂课和别人的那堂课,肯定也是不一样的。无论是教学的方式,还是方法。无论是教学的过程、得失,还是感受、体验或是教训,完全是不一样的,如果没有记录,到最后退休的时候,我们用什么来证明自己曾经上过成千上万堂课?我们用什么来证明我们曾经站在讲台上,曾经教过那么多的学生?
我们写下的词语和句子,首先改变了我们自己,改变了我们的感受,改变了我们的心情,改变了我们对教育的理解、态度。然后,如果这些文字被他人看到,也会改变他们的感受,改变他们的心情,进而改变他们对教育的理解和态度。这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另外一方面,写作其实就是一种思考,写教育写作,就是对自身专业工作的一种反思,这也是对专业能力的一种提升。叶澜老师也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但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如果说,实践成就教师的底气,阅读滋养教师的灵气,思考促进教师的锐气,那么,写作造就教师的名气。每个人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以生命中的每一天、每件事。每个教师都在书写自己的教育史,以每堂课、每一天的教学、每个学期的工作、每一届学生。
教师要读书要教书,要读书,更要写作,哪怕读者只有自己一个人!我们读的一本书,我们写下的一个词语、一个句子,可能是对中国教育的一种改变。读书与写作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是对民族未来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