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流派太多了,好多次,总会觉得无所适从。
最先接触的,应该是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王老师说,每一个语文老师都要做文本的知音。文本是文化的传承,说到底,语文的源头就是文化。本学期,我通读了王老师的三部书:《爱上语文》,《诗意语文》和《语文的生命意蕴》。还有两本(《美其所美》和《美在此处》)未读,暑假之前,尽可能读。
之后,我读了王君老师的著作——《一位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想要了解一下王老师的“青春语文”。由于这本书没有吸引我,对于青春语文,没有进行深入地探索,不过,没有放弃过探索的念头。
再之后,由于小朱姐的推荐,我拜读了余映潮老师的《用奋斗定义时光》。讲心里话,书中的内容,于我而已,似乎没有太大的借鉴意义。不过,很喜欢“时光”这个词。这本书里,提及到了余老师的教研成果——板块式,主问题和诗意手法。许是我没有涉猎到余老师的精华,总觉得,余老师的教学,太过理性,不符合我的口味,但是,不能否认,余老师的成果,是极深的功夫。
前几天,其他老师去一初学习,带回了丁卫军老师的“简约语文”。何为“简”?何为“约”?还未进入,慢慢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