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单元设计时,要保持两种思维方式同时运行,既要向外看,也要向内看,如果用两个隐喻来表示的话,就是望远镜思维和放大镜思维。
一 单元设计的望远镜思维
望远镜思维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形成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总体框架”,只有这样目标才能被层层落实。教师在教学时,头脑中应该有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总体框架”,通过望远镜思维 ,我们会突破微观单元的狭隘视野,在头脑中形成中观单元和宏观单元,建立“从宏观到微观的总体框架”。这样即使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以微观单元来组织,但只要做到了“心中有数”,具有整体愿景,明确了最终目标,师生就能始终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并且知道自己现在在哪里。102
望远镜思维可以理解为“向外扩展”,不仅要思考“单元与单元的关联”,还要思考“单元与学科的关联”“单元与跨学科的关联”“单元与现实世界的关联”,也就是在更大范围内形成迭代结构,通过更高位的大概念引领,达成深度学习。
望远镜思维具体有两种方法,即统整法和继基点法。所谓统整法,是根据一定的线索,整体地建立单元与单元、单元与学科、单元与跨学科以及单元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联。通常的线索有主题、大概念、素养目标、本质问题和关键挑战。所谓基点法,是以当前的单元为基点,建立单元与单元、单元与学科、单元与跨学科以及单元与现实世界的关联。
1.单元与单元的关联
单元与单元的关联,需要考思考以下问题:哪些单元是相互关联指向,指向同一概念的?哪些单元的大概念相互关联,可以上升到更高位的大概念?
单元与单元关联的同整法表现为我们可以从整册教材、整个学段甚至跨学科来看单元与单元的关联。这里最为常见的统整线索就是“同一主题”,即从主题出发寻找单元间的关联,再提炼大概念。当然也可以直接以大概念为线索寻找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结。
而单元与单元关联的基点法是以某1单元为基点寻找与其他单元的关联103
除内容关联外,还可以用方法的大概念将相关的单元联结起来。通过实验的大概念联结更多的单元,有助于教师建立整体意识。单元与单元之间形成迭代结构,帮助学生持续地加深对大概念的理解。104
有时单元与单元的关联还可以突破学段的限制,因为常常不同学段会循环学习,同一主题同一问题等。以语文为例,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统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和高一必修下册第三单元都是说明文单元,因此,它们往往贯彻相同或相似的大概念、本质问题和关键挑战。
单元与单元的关联不仅可以以相同的内容和方法为线索来寻找,也可以直接以素养和大概念为线索来寻找。
2.单元与学科的关联
从学科专家的视角来看,这个单元应该教什么?或者说这些单元如何教才能有助于学生建立学科的专家思维,形成专家素养?这个单元的学科大概一定是否于更高位的学科,大概念也相对关联?105
学校教育与学科的单元为主,因此就要考虑单元与学科的关联。
3.单元与跨学科的关联
对单元与跨学科的关联需要思考以下问题:哪些单元之间的关联可以打破学科的限制,形成跨学科大概念?或者从跨学科大概念出发,可以统整哪些单元?
将单元与跨学科的其他单元相关联,也有助于我们对大概念有更深的理解。比如,“语言交流是对有对象的目的性行为”不仅是语文、英语等语言类学科的大概念,也是数学、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的概念,涉及“数学学科如何对数据统计结果进行描述?”或“音乐学科中如何用音调、音色、节奏来表达情感?”等问题。这是因为数学学科有数学的语言系统,图、表、符号等都是数学语言的构成元素。同样的音乐美术体育运动,也都有各自的语言系统。
基点法则表现某一单元的学科大概概念可以应用于其他学科。说明文可以超越语文学科,运用到数学科学等学科中去,无论是口头说明还是书面,说明我们在各个学科中都会有所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