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教学下的单元设计,要保持两种思维方式同时进行,既要向外看,也要向内看,也就是望远镜思维和放大镜思维。大概念教学的单元设计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有难度的,就像维金斯和麦克泰格所说,即使厨师手头有操作性极强的菜谱,但具体做菜时,依然还需要不断的琢磨和尝试,映射到单元设计中,需要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研究和实践逐渐明晰起来。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用大概念教学建立在教师深入解读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建议可以从改造旧单元开始,选择自己比较熟悉或擅长的单元入手。
望远镜思维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要形成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总体框架,只有这样目标才能被层层落实。做到心中有数,具有整体愿景,明确最终的目标,师生能始终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并且知道自己现在在哪里。
望远镜思维可以理解为向外扩展,要考虑单元与单元的关联单元与学科的关联单元与化学课的关联单元与现实世界的关联,这是更大范围内形成迭代结构,通过更高位的大概念引领,达成深度学习。
望远镜思维具体有两种方法,即统整法和基点法。所谓统整法是根据“主题、大概念、素养目标、本质问题和关键挑战”等常见线索,整体性的建立单元与单元,单元与学科,单元与跨学科,以及单元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联。所谓基点法,是以当前的单元为基点,建立单元与单元,单元与学科,单元与跨学科,以及单元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联。
1.单元与单元的关联
对于单元与单元的关联,需要思考以下问题:哪些单元是相互关联?指向同一个大概念的?哪些单元的大概念相互关联?可以上升到更高位的大概念。单元与单元关联的统整法表现为我们可以从整册教材、整个学段、甚至跨学科来看单元与单元的关联,这里最常见的统整线索就是同一主题,即从主题出发寻找单元间的关联再体验大概念,也可以直接以大概念为线索,寻找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结。而单元与单元关联的基点法是以某一单元为基点寻找与其他单元的关联。通过实验的大概念连接了更多的单元,有助于教师建立整体意识。单元与单元之间形成迭代结构,帮助学生持续加深对大概念的理解,也可以根据教学实践的需要,把比较相近的单元进行关联。有时单元与单元的关联还可以突破学段的限制。单元与单元的关联不仅可以与相同的内容和方法为线索来寻找,也可以直接以素养和大概念为线索来寻找。
2.单元与学科的关联
对单元与学科的关联需要思考:从学科专家思维的视角来看,这个单元应该教什么,或者说这些单元如何教才能有助于学生建立学科的专家思维,形成专家素养,这个单元的学科大概念是否与更高位的学科大概念相关联?学校教育以学科的单元为主,因此就要考虑单元与学科的关联,同样可以使用统整法和基点法,统整法以上位的学科大概念为轴,对单元进行整理,这样可以清晰的建立起学科与单元之间的关系,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单元与学科的关联,而且能看到单元与单元的关联。而基点法是将某个单元作为基点,将它与学科上午的大概念进行关联。
3.单元与跨学科的关联
对单元与跨学科关联需要思考一下问题:哪些单元之间的关联可以打破学科的限制,形成跨学科大概念,或者从跨学科大概念出发可以统整哪些单元?统整法体现为以一个跨学科大概念辐射各学科,可以按跨学科大概念来进行统整单元。基点法则表现为某1单元的学科大概念可以应用于其他学科,将一个学科学过的东西迁移到另外一个学科中去。
4.单元与现实世界的关联
单元与现实世界的关联需要思考以下问题:在现实世界中单元的大概念如何运用单元的大概念?可以体现在哪些问题的解决上?望远镜思维最重要的是单元与现实世界的关联,每位教师都需要从未来的角度审视,整个学习对学生的生活价值,思考单元的学习,对他们未来解决真实问题有哪些帮助?只有着眼于未来,才能有一个明确的前进方向。那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成果是不断累积的,否则就是近视眼,只能抓住眼前的短期目标,教育必然会出现很多损耗和浪费。
统整法表现为从素养目标出发来整体性的考虑单元与现实世界的关联,这一方面包括跨学科素养。学生走出学校后能否有效的合作,能否既学会倾听表达又学会分配协调,是否有良好的思维方式,学会联想分类推理归纳。另一方面也包括学科素养。
基点法是指在具体设计某个单元时,教师应该有将单元与现实世界相关联的意识,否则很容易指教了小概念和方法,没有建立起大概念,也很难使学生形成素养。
读书感受:
单元设计的望远镜思维是进行大概念教学下的单元设计的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对某一主题进行一个单元与单元、单元与学科、单元与跨学科、单元与现实世界的一个纵向联系。形成一个大概念知识网络,在这个复杂的网络中,知识是相互关联,并且体现在不同学段的学习要求。但都是围绕同一主题或者是方法进行设计。也可以围绕学科素养和目标进行望远镜思维设计。这样就可以把知识前后勾连,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对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不同学段学科与现实之间能够相互迁移运用。望远镜思维,顾名思义,可以看得更远,也可以通过望远镜思维回溯过去,展望未来,会有更高的目标,站在更上位的大概念下设计单元教学。教师能明确要教什么,学生也知道自己该学什么,如何学,为什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