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有一人叫李学真,此人世代的农民,因而世世代代的贫寒,到了李学真着一代,更是贫穷到了极点,家中时常揭不开锅,父母皆因病先后死去,以至于他如今四十有余还没结婚,孤苦伶仃。
在离他家的不远处有一颗古树,古树虽算不上干云蔽日,却也是枝大叶茂,葱郁非常。李学真甚是喜欢此书,无事就喜欢跑到树荫下乘凉,还时常为树打理枝叶。有人不解,便问他为何这么做,他自己也不知该怎样回答,只得以“万物有灵”来敷衍。他人听了便哈哈大笑的说:“它若有灵,何不让它给你讨个媳妇呢?”
古树并没有让他讨的媳妇,但这天李老汉去集市卖菜时,路上听得哇哇哭啼,顺着声源找寻,竟见路边有一裹着红布男婴,一同包着的还有几两银子。李老汉见四下无人,想必是个弃婴,又见此男婴甚是可爱,不忍将他遗弃于此,便带回家抚养。起名为“嘉木”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李老汉发现嘉木这孩子不仅长相不凡,还聪明伶俐,天赋异禀。才一岁的小嘉木已能开口说话,至六岁便可行诗作赋,出口成章。曾说过李学真家境贫寒,故而无力送嘉木去读书,但他不想看着嘉木的才华被埋没,便到一家大户人家去做短工,不求酬劳,只求能借书于嘉木,让其自学。这户人家看他可怜,便答应了他,还常常曾于嘉木食物供他父子二人饱腹。
时间飞逝。就这样。嘉木已经长大成人,李老以接近暮年,眼瞅着嘉木满腹文学,也到了该考取功名的年纪,虽然嘉木不是自己的亲生孩子,可这十几年他一直把嘉木当做亲儿子看待,祖上世代农民,自己好不容易得嘉木这个孩子,现如今竟然拿不出盘缠供嘉木前去进京考试。因此落下心病,卧床不起。
这日嘉木被父亲叫到床边,父亲尽着最后一丝力气对他说“待我死后,你就把房子卖了,进京考取功名,以你的才华定能考上官,这样,也算是为咱们祖上争光了。”
嘉木听后,伤心不已。他宁愿自己不去赶考,也不舍得父亲里自己而去。因为不想父亲看到自己伤心,便独自一人去镇上的茶馆坐坐。
嘉木独自一人坐在一张桌子,想起自己卧病的父亲,便长长的叹了口气。这时走来一女子坐在嘉木对面。女子淡粉色华衣裹深,外披白色纱衣。嘉木见此女子长相虽算不得倾国倾城,闭月羞花之美。但也是清秀异常,楚楚动人。嘉木虽不曾见过此女,但也是一见如故似曾相识。
没等嘉木开扣说话,那女子便开了口:“小女子路过此亭,见公子相貌不平,不知公子何故在此长吁短叹。”
嘉木道:“今与姑娘一见如故,不妨于姑娘诉苦,小生本应进京赶考,奈何家境贫寒,父亲又卧病在床,像我空有一肚子学问,现如今也不能拿出来救家父性命。”
女子笑了笑。
嘉木不解;“姑娘为何发笑,可是讥笑我出身不幸?”
女子道:“公子切莫误会,敢问令尊可叫李学真”
“正是家父,姑娘怎知?”
“事情是这样的,令尊与家父曾是故友,你的消息家父已经听说,小女正是为此而来,没想到在这碰见公子,真是缘分。”说毕便从腰间掏出一些银子,放于桌上。
“这是家父让我带来的,当做你进京赶考盘缠,希望公子莫要推辞。家父希望即日进京,至于令尊的病,家父已经派人前去医治。公子莫要担心。”说毕女子便离去了。
嘉木忙问;“敢问姑娘芳名”
女子没回头,只留下“万降香”三字
嘉木开始虽有些疑惑,但听说曾是父亲的故友便没再推辞。因为科举马上开始,嘉木必须连夜赶路,故不得回家,便让人回家带个口信。自己就踏上进京之路。
不出所料,嘉木进京便考得状元,又被皇帝器重,封作大官。之后嘉木便匆忙归乡报喜。
路过那颗古树,见父亲病已经好了坐在古树下边。嘉木便把遇见万姑娘的事说给了父亲。父亲听完惊奇的说;“我一生没出过本乡,怎么会有故友,更别说姓万的故友了,方圆十里都没有姓万的人家。至于我的病,也是你走后不久自己好的。”
嘉木心中不免疑惑,便抬起头,看着茂密的枝叶上似乎有块白纱,他便问父亲:“父亲,你这么喜欢这棵树,你可知这是什么树么?”
父亲道:这是檀木。
他似乎又想起什么,说;又叫“降香”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