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
俗话又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这种相反的俗话也有很多:兔子不吃窝边草,近水楼台先得月;狭路相逢勇者胜,忍一时风平浪静……
究竟怎么回事呢?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告诉了我们答案:任何知识都有它的适用边界,也就是应用场景范围。
在看到知识点时,我们先来追根溯源,找到这个知识点产生的原因。
书到用时方恨少出自《增广贤文》: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前一句是强调贵学,后一句强调在学的同时要实践,知行合一。
百无一用是书生出自清代黄景仁《杂感》: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抒发的是自己的心中不平。
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适用边界:多读书,学知识并运用到实践,做到“知行合一”会体现书都的越多越好;
百无一用是书生的适用边界:现在多用来嘲讽只会死读书,读死书的人,都的知识不能应用实践,解决问题。
所以两句的应用场景不同,不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