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走出黑森林》第3天

今天继续深入阅读《走出黑森林》。继续深入思考关于“我想要”的问题。

关于求而不得的“我想要”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前文一直在强调“我想要”的重要性,可是我们都清楚,“想要”不代表一定能实现。总有些时候,我们会无可避免地碰触坚硬的现实。该怎么面对这个难题呢?

关于这件事,原文这样写到“在不同的阶段,我有不同的答案。年轻的时候,我会想,梦想那么珍贵,当然要坚持;年纪再大一点,我就想,我们一生会拥有的梦想不止一个,有时候,需要先承认珍视的东西失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才能去寻找新的路,寻找另外的梦想、另外的生活、另外的“我想要”。”

当读到这里的时候,我的想法是确实人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想法。可是求而不得我们就不去要吗?还是没法解决如何应对求而不得的“我想要。

书里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小C拥有一个导演梦,她学习相关摄影技术,还通过公众号分享电影,可现实她是名财务。后来用手机拍短视频,被许多人看到。小C没有成为一名导演,但她的视频却被很多人看到。这里我们会看到有些“我想要”,超越了成功或失败的标准,补充了我们的生活,成了自我的一部分。

另一个是小月她过着拧巴的生活,喜欢诗歌、文学。可是他的父母希望她能稳定,所以为了能让父母放心她选择了行政工作。后来因为工作的事跟父母发生了冲突,她怨恨妈妈掌控她的人生。后来经历生离死别后,与母亲达成了和解。

她说:“我所经历的痛苦就像考试一样。我认真地答了一整面卷子,等放过去后,有人告诉我,这只是一些练习题,接下来是正式答题的时间。然后,我已经没有时间答题了。

从她的故事,我们觉得人生真的充满了遗憾。有些事情当我们醒悟,却已经来不及。

所以到底认真思考“我想要”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

知道“我想要”虽然会让我们面临很多矛盾和冲突,但这些矛盾、冲突在给我们带来痛苦的同时,拓展了我们内心的空间。就算没有被实现,“我想要”也另有意义,她的意义在于“知道”。因为“知道”本身就是对“我想要”的重视,而重视“我想要”就是在重视我们自己。它需要勇气,一种以清醒的姿态直面自己和世界的勇气。无论最后如何安放“求不得”的遗憾,当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你就有了自我。

读完我的感受是:即使我们没有选择“我想要”,但我们看到了、知道了自己想要,其实也是重视自己了。当我们重视自己,那内心的遗憾也会减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