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一、《菜根谭》作者及其书
《菜根谭》的作者洪应明,是明代思想家、学者。他早年追逐功名,老年归隐山林。《菜根谭》得名于宋代儒士汪革之语:“人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咬菜根”意味着吃苦,整句话的意思就是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炼才能获得。
《菜根谭》是一本语录体著作,整本书由一条条简短凝练的语录组成,语录篇幅短小,短则不过几字,长也多不过百。
这本书内容丰富,既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又涉及人与人、人与神的关系。它教导人们修身养性,为人处世,哲学思辨。
这本书语言通俗易懂,却又寓意深刻,兼有雅俗。阅读此书,感觉像是一位历尽沧桑的前辈,将漫长岁月积淀下来的道理和智慧款款道来,耐人寻味,给人以无限的启发。
二、为人处世要修身,如此万事才易成
《菜根谭》的主要内容就是教导人修身养性和为人处世。
在个人品质方面,《菜根谭》有不少精辟的论断。比如,
“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
这句话告诉人们:要有虚怀若谷的胸襟,这才能吸收有益的道理;又要有坚定的意志,这才能更好地抵御外界的诱惑。
整本书多处教导人们要坚持本心,不要追逐名利。比如,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他用“风停林静”和“雁过潭空”作比喻,以此来告诫人们,君子应当坚守本心,不因外物而心有所改,此谓君子,和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学习求知方面,《菜根谭》也有不少真知灼见。比如,
“学者要收拾精神并归一处”。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要求学,就应该专心致志探求,不能过分追逐名利,这样会无所得。无论是读书,还是做学问,都应该心无旁骛,一心向学,就像陶渊明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在待人处事方面,《菜根谭》也提出了与人交往的原则和道理。比如,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这告诉我们,为人处事要懂得谦让退步,待人接物要宽容厚道,这才是正确的做法。对于错误,他认为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多宽恕他人的错误,对自己的错误却应该严厉惩罚,这样才能够使自己有所进步,也能够进一步改善人际关系。
《菜根谭》中有很多关于修身和为人处世的语录,其中的很多道理富有智慧,至今依旧适用。洪应明运用精辟的文字,将自己关于个人,关于人际关系的看法传达给读者,也通过自己的笔触向人们描绘出了一个理想的人格状态。
三、何以清贫乐,尽情山水中
除了讲述修身养性和为人处事的道理,《菜根谭》还细腻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的美景和表达沉醉其中的闲适之情。作者在景色描写之中穿插了不少自己的感悟,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洪应明以细腻的心灵,观察和感知自然的美好景致,由衷地表达出对闲适生活的沉醉和热爱。书中对景色的描写,对自然的感悟,引领人们从纷繁喧嚣的尘世间挣脱出来,步入一个宠辱不惊、与世无争的世界。
在春天,“春至时和,花尚铺一段好色,鸟且啭几句好音。”春日的阳光暖暖地铺在花草树木上,唤醒了一天的好时光,鸟儿也在附和着,唱着婉转动听的歌声。虽然是很平常的景象,但是作者以简简单单的两句话,就将春天写得异常地美好,有春光,有鸟语,有花香,在这样的景色之下,又怎么会有人还愿意陷入纷争之中呢?
在都市中生活久了的人们,格外向往世外桃源的生活,也越来越想要回归自然。洪应明笔下的山光水色就是我们在钢筋沙漠中的一点点慰藉-
“天地景物,如山间之空翠,水上之涟漪,潭中之云影,草际之烟光,月下之花容,风中之柳态。若有若无,半真半幻,最足以悦人心目而豁人性灵。”
我们时刻会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无论是一山一水,还是一草一木,只要你用心感受,无处不
诗歌,无处不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