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教师的使命》读后感

有这样一个问题:做个合格、优秀的教师的重要前提是:你是不是真的爱上这个职业,是不是真的爱学生?

我相信很多老师都和我一样,从事教育行业,一定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我爱这个职业,有情怀,爱学生。可是在一些时候,我好像也没有那么肯定。

在一些时候,我觉得自己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是简单粗暴的,尤其是学科的原因,对于课堂上有一些偏差的孩子,有时候想要去好好聊一聊,但大多时候都因为时间关系搁浅。我其实是很苦恼的。

分享一个我现在遇到的:他是一个可爱的男孩,他很有礼貌,每次看到我都是很远跟我打招呼,以至于我一直觉得这个孩子是个“听话”的孩子。直到我接他们班,我才感受到他的“活泼”。

课堂上:他几乎不愿意坐在自己座位上,他会离开座位,大喊大叫,对我的课堂和其他孩子产生了干扰......

有好几次我都是非常生气的走出他们教室,甚至对自己产生自我怀疑。我私下去找了这个孩子聊天,但是当我们两个面对面,孩子又表现得非常乖巧,一问一答,我当时觉得聊到位了。效果好了那么两节课,但他又开始之前的操作了。我当时觉得人都不好了。

我把我的困惑讲给了其他有经验的老师听,他们给了我一些建议。

我开始去观察这个孩子的课前、课中和课后。

课前:每个下课间隙,这个孩子是满头大汗,在走廊疯跑,和同学打闹。

于是常常忘记上厕所、喝水。这些需求就被他移到了课堂中进行。

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还沉浸在下课的氛围里。

课后:学习习惯不太好。

后来了解到,这个孩子本身有确诊的多动症,他的爸爸妈妈平时工作比较忙,都是外婆在带他,他的要求外婆都会尽量做到。

我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个孩子会是这样的状态。

张老师说:“每个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的复杂性,带着自己的文化、智力、情感背景来到课堂的……”所以教师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可能就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

所以我有了一些思考:

课前:在这样的班级中,我需要提前到班,并提醒他一些在课间该完成的事情。

课堂:用更有趣的方式吸引孩子注意。

课后:降低自己的期待值,对于这个孩子,不能完全去和其他孩子比较。对他来说,今天坐在教室5分钟,明天坐了10分钟,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他要克服生理的困难,以及一直以来养成的习惯。多鼓励


我看到过一句话,说教师是唯一能够替代父母的人,这句话包含了教师教育孩子,对孩子生命的重大责任。所以我在思考,一些时候我们不能在教学上做到完全因材施教,但也至少在生命教育上做到因材施教。在那部分孩子躁动不安的成长中能够给一份温暖。

结合我们自己的求学生涯,我们也可以去回忆,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老师,是什么样的呢?

张文质老师说:“教育的根在哪里,根在家庭。我们必须去重视一个人成长的秘密。如果你知晓了这些生命的秘密,你的厌烦、冷漠、甚至敌意就会转化为满腔的同情。”他还提到:“在具体的学生身上你做了哪些具体工作,这很重要。有时候,老师做的工作并不能马上在结果上体现出来,但我们有时常常只注重结果。”


思考:

自己是否适合做教师?适合。

自己是否具备了教师应具有的那些复杂的的素养?缺少。

自己自身学习与努力的方向在哪里?更专业、更强大、更温和、更坚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