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秀才,六考不中,文章还被当众批评“文理不通”,这么丢人现眼的事情,要放在一般孩子身上,恐怕不闹点心理疾病也得自暴自弃,破罐破摔,但是,对于曾经被小偷羞辱过,从小就受过挫折历练的曾国藩来说,这个当头一棒不但没有击垮他,反而把他砸醒了。
这个笨小孩是如何开窍了的呢?
原来,曾国藩之所以屡试屡败,是因为他父亲曾麟书的这个教育方法有问题,曾麟书他自己考秀才,前后考了17次,他的教学方法,能高明到哪儿呢?
曾麟书的教育就是四个字:死记硬背,疲劳战术,题海战术。所以曾国藩怎么学也没有长进, 这次被主考官批评之后,曾国藩觉得,他不能再重复过去的老路,他一定要从过去的学习思路当中跳出来,这样才会有进步,主考官说他文理不通,到底是怎么个不通法呢?他以前的学习,到底是钻进了怎么样一条死胡同呢?
所以,经过一番苦苦反思,曾国藩终于从他父亲那种僵化、刻板的教育模式当中突破出来,他悟出来应该怎么样写文章,才能表达自己的真见解、真感情,才能把这个道理讲得通,讲得透。
结果第二年,他又一次参加科举考试,这一次,是他自己去的,他父亲已经不再陪着他了,因为他父亲曾麟书已经考中了。这一次,曾国藩在考场上发挥得非常好,文章写得如行云流水一般,他终于考上了秀才。
所以这件事,反映了曾国藩这个人的一个性格特点,四个字,愈挫愈奋。越是遇到挫折,越能激起他的斗志,考科举考试这件事,也反映出曾国藩的性格非常有韧性,他不怕失败,做一件事能够坚持到底。
今天的人们,生活中可能都有一个原则,叫做尚巧。意思是办事巧妙,少费力气,所以现在有些人办事,都是追求高效率,甚至有的时候,不择手段。
曾国藩的人生哲学不是这样,他的人生哲学是尚拙,崇尚笨拙。他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这是为什么呢,这个就得自于曾国藩的读书经,曾国藩能够打通科举这条路,靠的完全是一股笨劲,曾麟书的教育方法十分落后,只知道教曾国藩下笨功夫,曾麟书要求曾国藩读书要认真,不读懂上一句绝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绝不摸下一本,不完成一天的课程,晚上绝不睡觉。
所以,曾国藩不懂什么叫技巧,什么叫捷径,只知道一条道走到黑。那么,这种笨拙的学习方式,看起来效率很低,实际上也有好处,那就是,在曾国藩身上培养起超乎常人的吃苦耐劳的精神,以至基础打得非常扎实。
曾国藩楞是凭着这股笨劲儿,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条光明大道。“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他的这句名言,似乎在告诉当下办事讲效率,行事靠技巧的我们,成功没有捷径,做人更不能靠技巧,只有脚踏实地的向着心中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前进才有可能实现人生的梦想。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