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博士叙事课程第三讲《我是自己的主人——外化态度与技巧》
1说不出的故事最想被听懂
2热爱工作的意大利人,在享受生活的欧洲,在努力工作的台北,环境不同,看法不同。有病没病往往受周遭环境的影响。我的认识:去病理化,把人和问题分开,主流知识对人的“束缚”。
3问题的内化:
影片《做自己的主人》
越乖巧越容易受主流价值观影响,压在身上。解决问题的钥匙在自己手中,但这个过程既有自己的觉察,也有助人者的引导和帮助。
绘本《我的32个面孔》
“有病”的人的症状原来在我们身上也存在,甚至还挺多。是我们也有病,还是他没病?往往界限不是那么清楚。提醒我们不要用“病”来给他人贴标签。
我们是一个善于自省的民族,越反省,越会讨厌自己,因为找出的都是自己的不足。反省或反思是重要的,但需要用好的方法,要问对问题,比如说,我很喜欢自己有哪些好的挑战?这样的话,越反思,越有力量。
4问题的外化:将熟悉的事物陌生化
动画《抑郁是黑狗狗》
非常棒的科普动画,能够将身处情绪困境中的人的状态比较清晰的描述出来。也提供了能解决问题的一些思路和方法。此处,我也有一些困惑,如果这些被实践证明了确实有效的手段,但就是不被接受和实施,或者不具备实施的条件,此时我们除了等待还可以做的是什么?
案例“关不掉的警报器”,生活,活泼
5练习:
①生命自由书写:不停笔,不修改,不完美
其实,我真正想说的是?
②烦恼的萃取与好奇
③心理位移“它”的书写
问题来到身边,真正想提醒我们的是什么?
通过这个练习,与烦恼对话,让自己的生命能量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