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xiàng)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gāoyáo),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善于知人。”樊迟没有完全理解。孔子说:“把正直的人提拔上来,使他们的位置在不正直的人上面,就能使不正直的人变正直。” 樊迟退了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去见老师,问他什么是智,他说:‘把正直的人提拔上来,使他们的位置在不正直的人上面’,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说道:“这是涵义多么丰富的话呀!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把皋陶提拔了起来,不仁的人就远远地离开了。汤得了天下,也从众人中选拔人才,把伊尹提拔起来,那些不仁的人就远远离开了。”
感悟:
在这段对话里,孔子表达了两个观点:
一个是“仁者爱人”,也就是要推己及人,能够去感受别人。
另一个是知人者智,能够去懂别人,能够识别他人,才是有智慧。
怎样才能做到知人呢?“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选拔正直的人才,能使那些不正直的人慢慢变得正直,并且还举了皋陶和伊尹两个名臣的案例。
与之对应的是“举枉错诸直”,孔子说过“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要让老百姓幸福,也需要做到选拔正直的人才,这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说明选正直的人的重要性。
有一句俗话叫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当领导者选拔出一个正直的人之后,会吸引更多正直的人聚集在一起,共同把事情做得更好,这也可以叫做“吸引力法则”。
想要吸引什么样的人,先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自己是哪一种类型的人,吸引来的就是哪一种类型的人,比如一个自私的人,身边更多的也是自私的人;一个爱学习的人,也会有一群爱学习的人在身旁。我们可以看看自己身边的人是不是这样。
那么一个领导者,首先自己做一个正直的人,然后选拔和任用正直的人,这样就可以吸引更多正直的人,也就远离了那些不仁的人。
这个观点,在家庭中也同样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