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自己的小亲戚,还是班上的学生,课余时间都被各种“兴趣爱好”填得满满。用孩子的话来说,双休日比平时忙多了;用家长的话来说,双休日是用来“赶场”的……
语言方面的,艺术方面的,体育活动方面的,思维技能方面的……孩子的世界被各种“能力培养”充斥着。似乎,没能从他们的脸上看到“兴趣”,看到“爱好”两字。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之路,到底怎么了?
是怕孩子在家太无聊,所以送出去学点什么?
是怕没能及早发现孩子的天赋,所以去各种培训班试水?
是怕中高考少了一块敲门砖,所以趁着学业轻松时“未雨绸缪”?
是怕自己孩子不能全面发展落后他人影响其竞争力,所以要去学个一技之长镀层金?
还是怕……?
大人们是不是在忙着陪孩子“赶场”的时候,忘记了当初送孩子去参加培训的目的和初心?
或许,开始时,我们只是看到孩子对音乐很有节奏感,所以想送TA去玩玩钢琴拉拉提琴。可后来,孩子在各种考级中认识了音乐;
或许,开始时,我们只是为了孩子能够多一门语言,于是,就给孩子报了英语班,可是,后来孩子却在语法中认识了外语;
或许,开始时,我们只是觉得怕孩子学一样兴趣爱好太少,于是就加了一门,又看到别人学了某样爱好很有意义,就又给孩子多了一门……
到最后,原来孩子个人的“兴趣爱好”一夜间似乎成了“街爱”——大家都“爱学”的爱好。因为大家都在学,所以自己的娃也要学,从而忘记了爱好是意见很个人的事情,忘记了爱好是一件要遵循孩子内心“兴趣”的事情。
选择孩子爱的兴趣,是否同时要兼顾考虑适合孩子个性?
首先,肯定是孩子感兴趣的。强扭的瓜不甜的,把大人的“爱好”或者大人“小时候未遂”的爱好强加孩子身上,这显得强人所难吧。
其次,结合孩子个性发展需要。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别人的爱好不一定适合自己的性格。有些孩子好动,可以适当选择武术体育类,让孩子的天性得到充分释放;当然,这类孩子,也可以选择“静”的活动,比如:棋类、IT启蒙类,这样可以让孩子改善好动的习惯。反之,对于偏“静”的孩子,可以让孩子尝试那些需要来表现自己的爱好,从而均衡自己的性格特质。
另外,考虑一定的能力发展。想清楚送孩子培养爱好的目的,不是为了“考级”而报班,而是为了发展孩子的能力。可以是“思维能力”,可以是“精神毅力”,也可以是“社交能力”等等。让孩子在愉悦的爱好培养中收获能力,收获健康的身心发展。
孩子的爱好不等于天赋,天赋也不等于爱好。作为大人,我想我们在培养孩子爱好之前,更重要的是去发现孩子的“天赋”或者说“兴趣点”。怎么发现呢?我想,除了放开手,让孩子多参与多体验外,没有其它途径。所以,与其去猜想,与其拿邻家孩子作比较,还不如让孩子多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让孩子找寻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但前提不是随便报个班试一试。
自家小亲戚,从5岁就开始学钢琴,刚开始学得兴致勃勃,但自从去考级后,心理压力就很大,主动弹奏的动力越来越不强。到后来,就不了了之。
原本可以愉悦身心的爱好,成了一种压力,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我的小亲戚没能在其爸妈的 “威逼利诱”下坚持,很多其他孩子都能挺过压力考上一个个级,但真能把弹奏钢琴当作一种愉悦身心,提高自身素养的又有几个呢?
爱好,要先让孩子“爱”,才能坚持下去。如何爱呢?是否应该多一份“初心”,孩子才能“敢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