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总是记录着匆匆流逝的岁月,那过去的光阴里藏匿着阳光、歌唱,回首望去已成流水潺潺,流过匆忙,流过湍急,流过渴望。
1
往日过年总是在炮竹声中开启岁首,从匆忙的腊月到过年的这一段时间是小时候最渴望的,因为一切为过年准备,一切为过年匆忙,在小时候的印象里最深的便是杀猪,每每到腊月初六以后就进入了“杀猪”的正式程序,那时候一大早街上时不时便传来猪的嘶叫声,猪被绑在平板车上送往屠宰场,屠宰场都有专门的人负责,收取一定的费用,然后就是把活猪屠宰,整个操作过程我都亲眼目睹过。
当谁家杀了猪有了猪肉那就是幸福的事,接下来煮肉、炸肉、腌肉一条龙操作,等把排骨煮好能吃上散发着浓香的排骨就是人生的一大乐事,过年过年没肉就不是过年,进入腊月满村飘散着浓郁的肉香味,时不时收购骨头的小商贩会在大街里喊“收骨头”,各家个户会把吃剩下的骨头卖给买家,一来清空了垃圾二来收到的骨头又可以重新加工成饲料。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收购骨头的小商贩几乎绝迹。
2
腊月里炒茶面、蒸年糕都是要为过年做的准备工作,茶面就是把小米用水过滤,旧时的米都有小石粒,必须用水漂洗好多次,直到米中没有石粒为止,然后稍微晾一晾,就可以在石碾上把米辗成米面,小时跟着外婆在石碾上无数次地推辗,外婆炒的茶面也是清香的,加上一点点自家地里生产的芝麻就是一种绝配,在寒冬里喝上一碗茶面粥那叫个舒坦,喝完粥浑身已经微微冒汗。茶面也不知啥时候就流传下来,从我记事起每年一进腊月就会有茶面,喝粥一直到天气暖和,以前跟着外祖母喝粥,后来就是母亲每年在炒茶面。
年糕也是每年要做的,记得在外祖母家有一个大锅,每年外祖母都会蒸一大锅的年糕,每次做年糕我都亲临现场,烧火拉风箱都是我力所能及的活,在大锅上铺上高粱杆做的篦子,然后在篦子上铺满白菜叶子,放上黍子面,面上再放一层红枣,然后盖上锅盖,等大气上来后就解开锅盖,继续撒一层黍子面和玉米面的混合面,再撒上一层红枣,盖上锅盖继续烧开锅,等大气上来后就重复前面的动作,反复几次,这样一层一层地蒸,蒸熟的年糕香喷喷地诱人,每年外祖母都会把年糕分享出去,一大方一大方地送到长辈家里,母亲是离外祖母最近的人,当然也吃年糕最多,我住在外祖母家连吃带拿,外祖母还说拿得少,在我的心里外祖母就是高级厨师,无论做什么都很好吃。
3
忙完了年糕就开始做豆腐,要想做豆腐就得提前泡好黄豆,黄豆往往泡发在水桶里,等泡了一晚的黄豆泡发后就去磨坊里等待把黄豆磨成粉,过年排队总是排的很长,等磨好了豆面,外祖母就开始在大锅上铺好篦子把有水的豆粉装到一个纯棉的布袋里,在篦子上来回地揉,豆汁都掉在了锅里,等揉得差不多了就开始烧火,锅里的水就会泛起白色的浪花,等再加入一点做豆腐用的卤水,就形成了大块的豆腐脑,然后把这些豆腐脑装进一个大的纯棉大单子,然后缝好,再在上面放上一块平整的大木板,木板上放上装了水的水桶,这样等半个时辰,白花花的豆腐就做成了,做出的豆腐带着豆子的清香,吃起来虽说粗糙,但很实在,到现在我喜欢吃这样的豆腐,有嚼劲,还有豆子的清香。
接下来就是炸豆腐,把豆腐切成片,在油锅里炸,外祖母会炸好多好多的豆腐片,晾凉用盐腌起来,然后慢慢吃,熬菜时放上豆腐是很爽心的事,吃起来无论口感还是色泽都美不胜收,直逼人的胃口。
4
蒸馒头、花卷、糖包、豆包都是外祖母的拿手活,每年过年外祖母都会蒸好几种的样式,每次蒸的豆包都馋得我流口水,以后母亲也学会了蒸豆包,再后来我也会蒸了,每年过年我会蒸上一锅豆包来解馋,自己亲自做豆沙馅,把红豆和去核的红枣放在一起,在电压力锅里蒸半个小时就好了,然后打成泥,无需加红糖就已经很可口了,也许这些习惯都是生活的一种延续,那种浓浓的年味也一直延续着。
做丸子、炸小果这些都是过年的必备,那远去的年代总代表着一个时代,我现在也开始重复回忆过去的那个时代,自己在过年的时候也重复着那个年代保留下来的习惯,除了不做豆腐以外别的都还保留至今,往年的年味一直努力去寻找,但只是保留下了一些简单的记忆,那残存在脑海里的过年都是有仪式感的,每样不可或缺,而现在一切都在静悄悄地进行,没有了爆竹的声音,年味似乎越来越淡。
过年挂灯笼、贴春联一直是一项不可或缺的事情,当高高的灯笼被挂起的那一刻,年味就有了,加上红红的春联,节日的气氛被渲染得淋漓尽致,旧日的往年家里是很少挂灯笼的,现在随时都可以买到,过年也在这灯笼的渲染下春意盎然,红红的灯笼寓意着红红火火的日子,也难得有谁不爱它。
5
过年的第一天都要给长辈去行大理磕头的,在旧历是这样子,现在在农村和县城依然保留着这种风俗,新媳妇更是要在结婚的第一年把男方家里的长辈一路磕头过去,这样才是认祖归宗,加强新媳妇对这个家族的意识感,以后也就能顺理成章地参与这个家族的婚丧嫁娶。现在虽然我住在县城,这个过年磕头的习惯依旧被延续下来,只是做媳妇的去磕头的已经很少,几乎绝迹,新媳妇也只在第一年磕头,但磕头的那年新媳妇都会收到长辈颁发的红包奖励。
过年的习俗各个村镇也不尽相同,不过大同小异。那些年前准备好的东西都会在年后的日子里被充分利用,无论做的好吃与否,都在串亲戚的脚步声中留下一种温馨,那种温馨是一种特殊年味里的特殊暖意,伴着浓浓的爆竹声回荡在空中,画上一圈又一圈的火光,照亮年味的正月。
#简书北京公会助力,好文上热门#
活动传送门:
https://www.jianshu.com/p/7349c1ecbff6
有的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