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文本的静态结构与动态结构都已经了然,其语境结构也亦了然。参阅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词典也了然,再加上一线特级名师干国祥老师的深入骨髓的文本解读,开始了课堂生成仿写。整个的过程为三节课,135分钟,其中,仿写不超过30分钟。
首先是,此类乐府诗的社会用途或者目的分析。明确了仿写的话题要围绕男女离别相思。其次,明确了本诗的意象选择主范围:花,月,江。最后,要把主人公角色设置为游子,思妇。最最后,叙事方式为男女双视角。
接下来,是表达分析。张若虚采用了哪些手法和写景技巧,来渲染气氛,编织情节。分析作者又是如何起承转合的。
第三是语言分析。首先是关键词分析,花,月,江等频次与位置。其次是关键句位置和含义分析。最后是结尾和开头语言特征分析。
第四是受众分析。把自己作为读者,反思自己对宫体诗,乐府诗形式,如韵脚,节奏,小节等知识储备。然后是检索一些文化符码在大脑中的库存。并回忆联想男女相思的意象等,以及前人佳句征用等。
第五是开笔仿写。时间不超于30分钟。
结果出来,只一个字:难!
古诗文本阐释和文本生成严重的不一致。头上有些冷汗了:古诗文本解读和文本生成真相可能离我们很远。还需要再缩小分析范围,再拓展分析深度。
明晚是汉本二班的写作教学课,且看春江花月夜这个文本阐释学习之后,摩本生成如何了。
看看教师自身对文本的阐释和理解,多大程度影响自身的文本生成能力。如果影响过小,古诗词的教学就应该减少过多的理性分析。从而寻找其它更有效的古诗词教读途径和法子来。
下一个班,打算颠倒活动次序。先体验倾听春江花月夜朗读。然后,展示我的下水仿作,并清晰描述我的产制过程和环节,最后把仿写时间规定为30分钟。最后,再展示其它诗典名师以及我的文本阐释经验,交流阐释学习心得,进行和汉本一班的比较。
同时,为增强自己对古诗阐释和生成制约因素的理解,和学生同时模仿生成,并和前一首仿作比较。
仿作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