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反复说他的教育观点是"生活语文化,语文生活化"。请从今天听到的故事中选择一个,分析李老师在教学中是如何体现这样的教育智慧的?
我认为最能体现“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的是李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到大街小巷找错别字的故事。我们平常一般是给学生发一张单子,要么是改错题,要么是选择题,这样枯燥又乏味。学生看不到学习和生活的联系,似乎学语文纯粹就是为了考试。靠刷题得来的分数,即使是高分,也会因学生找不到学习的意义和乐趣而厌学。
首先,将课堂由教室搬到大街上,学生寻找的错别字来自于生活,。符合同化学习策略的原理,也让学生看到语文学习原本来自于生活,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意义。
其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灌输到主动探索,这样,学生一定会主动克服各种困难,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再次,除了语言文字知识外,这次活动还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综合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如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增强了,将为学生的未来的工作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终身受益。
最后,学生将收集到错别字分类整理,写成文章寄到报社,有助于促进社会规范使用汉字,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我们可以借助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请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举一例,谈一谈自己是如何在学科教学中体现创造性思维的。
语文生活化我们常常能意识到。但搜肠刮肚想了一阵,语文创造性思维培养,却做得差强人意,没有人量化我们对学生培养了哪些思维,自己也就懒得去做,总是比着教参把课上得四平八稳。
李镇西老师说,学生给出来答案并不在于它有多么正确,而是他是否经过了思考,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